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宜丰县返乡青年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时间:2023-01-08 来源:宜春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葡萄之旅、小龙虾垂钓、下池子摸鱼、桑椹采摘……这一系列新鲜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让九岭山脉南麓的这个生态小县宜丰散发新的魅力。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践行着,而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无疑正逐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正是看到家乡变化大了,发展环境好了,宜丰籍43岁的青年姜涛在桥西乡龚家坪村二、三连组之地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规模3000万元,一期投资1000万元,承租土地30亩,从今年3月起建起了5个大棚搞黑皮鸡枞菌种植,利用空调恒温26度,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一个大棚一次周期10000公斤左右的产值,一次周期2个月左右。放眼望去,菇棚的黑皮鸡枞菌束束而立,长势喜人。12月8日下午,笔者来到他们的车间,2名管理人员正用胶带扎紧包装泡沫箱,30多名员工在认真对烘干的黑皮鸡枞菌进行分拣,一旁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正在进一步进行细筛。

  正是看到家乡发展机遇多了,生产生活条件好了,宜丰县桥西乡龚家坪村村民、从海军陆战队大专毕业后退役的龚佳雨毫不犹豫回村创业谋发展。2019年10月投资430多万元创办了宜丰家佳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经济作物种植和生态养殖。他请来专家指导开垦果园270多亩,种植了红肉脐橙、蟠桃、李子树等。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20多亩,包括4大家鱼和鲫鱼的养殖,其中40亩主要是生态养殖。纯生态土鸡2100多只,全部是放养在山林中,白天在山上吃虫子,喝山泉水,晚上回家吃谷子、玉米。放眼望去,偌大的农场到处生机勃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宜丰县将人才战略摆在了突出位置,通过多种渠道“引凤归巢”,尤其是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的优秀青年当成重要人才资源,加以吸收和引进。为夯实人才回流基础,宜丰统筹谋划,按照“引进来、培养好、服务好、发挥好”理念,着力打造返乡人才“洼地”。为了让返乡青年愿回来又能干好,宜丰积极打好“乡情牌”,出台《宜丰籍在外优秀人才归巢工程计划》;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制度、在外创业人士联谊交流制度等,为各类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同时,搭建人才培养成长平台,采取“基地+项目”“授课+实训”“平台+园区”的方式,加大“双创”培训力度,并免费提供场地,出台小额贷款扶持等系列扶持政策。去年以来,有332名返乡青年共获得了4000多万元创业贴息贷款。在返乡人员的带领下,宜丰县新增个体工商户358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他们的回归,为宜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在发展过程中,西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建立稻香南垣专业合作社的姚慧锋等一批青年才俊,其中宜丰县桥西乡大畲村李春林的励志故事值得大书一番。2000年考取中南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大学毕业后通过十年的努力,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做到了某私企担任总裁助理。在外的十几年,一直难以忘记农村生活的点滴,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致力于乡村发展振兴,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更是让李春林的内心“蠢蠢欲动”,内心时常思考着如何返乡创业、带动乡邻致富。2013年,李春林父母身体相继出现问题,毅然辞掉都市白领工作回到家乡陪伴父母,脱下西装皮鞋卷起裤脚,回归土地,起早摸黑地做各种农活,学习基本技能,尝试各种生态种植方法。因为他相信所做的事情是自己想做的,而且非常有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他生态水稻田喜获丰收。很多原本抱着嘲笑态度的乡亲们对他刮目相看,渐渐地经常有一些村民来参观他经营的生态水稻田,请教生态水稻的种植方法,他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方法和心得体会一一与村民分享,乐于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李春林坚持做生态健康产品的想法和决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陆续有一些家庭和公司主动联系他,希望购买生态大米。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李春林和三五个志同道合的亲友一起,寻找了一个生态自然环境极好的山谷,创建了五斗米家庭农场,总面积近800亩,主要从事生态水稻、绿色水果种植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以及水产养殖、鸡鸭鹅等家禽的套养。几年下来,五斗米团队越来越默契,农场从生产到基建,都日趋成熟。在生产方面,实行生态种养,立体循环。所有作物以有机肥为主,坚持物理除草,不使用除草剂。在水果种植方面,他们采取果园套养鸡和鹅,通过鸡和鹅来除草,既给鸡和鹅提供了天然的食物,大大的节约了除草成本,它们的粪便又可以作为果树的肥料。

  在生态水稻种植方面,他们采取稻鸭共作模式,在生态水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鸭子,让鸭子们为水稻除草、捉虫、“施肥”,水稻田也成为鸭子们生长的天堂。通过立体循环种养,既保证了食材的健康,又能够逐步修复和改善土壤环境,还能实现农作物和家禽双丰收。

  在销售方面,李春林和他的五斗米团队采取互联网+本地化销售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他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店、本地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宣传推广他们的生态食材。采用CSA模式,让城市的消费者们直接购买农场的一手生态食材,实现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相互支持,供求互利。另一方面,牢牢抓住本地市场,通过一年四季的水果采摘、鲜花观赏、亲子娱乐、休闲聚会等活动,让本地消费者直接品尝和购买食材的同时,放松身心,尽享田园风光,享受大自然和农业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农场又与宜丰本地最大的餐饮企业合作,让农场的优质食材由田间走上餐桌。

  在运营方面,坚持农场+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以五斗米农场作为主体,带领周边有想法、有干劲的农户,共同组建五斗米种养合作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五斗米农场已成了宜丰县的知名农场,农场先后被评为“宜丰县优秀家庭农场”、“宜春市优秀家庭农场”、“宜春市市级示范农场”、“江西省省级示范农场”。五斗米项目在第四届创业大赛中获得宜春市三等奖;李春林本人也被评为2018年度“十佳宜丰人”、2020年“宜丰县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农场的生态食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已有北京、长沙、上海、南昌等地的多家公司和机构将五斗米农场的“青士”牌生态大米作为内部发放福利指定产品。此外,在五斗米农场的周边村民连续几年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有几位70多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能领到近两万元的工资收入。

  对于未来,团队依然会坚守初心、做高品质农产品。产品的品质和细节是任何一家企业的根本。只有把产品品质做的更精,细节做的更加用心,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稳中求进,在做好现有产品和规模的情况下,吸纳更多的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当中,在确保农户基本收益的同时,为农户创造更高效益;打造更为坚实的平台。好的平台是大本营,它包括了产品、模式、团队等多种因素。平台的不断提升,才能让农场的发展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更加用心的去做好文化传播。计划以五斗米农场为平台,对接更多专业的外部资源,做好农耕文化、传统文化、本地民俗文化等的传播与推广。


原文链接:http://nyncj.yichun.gov.cn/ycsnyncj/xczx/202212/fa46954fca2c4ddca9a67e4737f1d62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