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以来,桂林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一、全市少数民族地区2020年产业扶贫情况
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桂林市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县,通过市、县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粤桂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利用粤桂扶贫项目,桂林市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合作,在龙胜县实施红米产业建设、沃柑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并引进4个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有效带动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双提升”。
二是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产业覆盖率创新高。通过创新实施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扶贫产业特色。截至10月底,全市发展有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占有发展能力贫困户总数的98.09%,贫困村“3+1”特色产业均覆盖90%以上的有发展能力贫困户,全市特色产业(含其他产业)覆盖率达99.81%,全区排名第二。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重点发展柿、柑橘、根茎薯芋类、李、鸡、优质稻、叶菜类等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54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7.48%;今年以来拨付产业奖补资金2373万元。54个贫困村参与带贫益贫的新型经营主体共有109家进驻,产业基地(园)16个,全县303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共计开展工作6626次,举办产业培训班68期,培训贫困群众1676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59个贫困村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9.22%,今年以来拨付产业奖补资金4383万元。59个贫困村参与带贫益贫的新型经营主体共有90家进驻,产业基地(园)5个,全县30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共计开展工作7194次,举办产业培训班81期,培训贫困群众4986人。
三是积极推进产销对接,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大特色农产品展销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产品销售增收,恭城瑶族自治县及时制定下发《农产品产销对接方案》,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构建全方位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持续加大竹鼠养殖等野生动物养殖贫困户转型转产,发展林下种植等产业,确保产业长效巩固脱贫。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产销对接、推荐和电商直播活动,宣传助特色和扶贫农产品,打响知名度。通过组织农产品砂糖桔参加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广西馆”推介会、“县长网络直播”、京东直播桂林扶贫专场农产品推荐、2020年粤桂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工作暨第18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等活动,宣传、助销恭城特色农产品销售,促进经济发展。龙胜县全面夯实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基础,以实施产销对接六大活动(工程)行动即“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活动,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爱心扶贫销售公益活动,特色农业品牌创建活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工程,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宣传活动”,全面推进扶贫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促进扶贫农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在疫情期间,出台了疫情期间滞销农产品外销奖励政策,完成柑桔销售1947吨,凤鸡翠鸭销售39404羽。疫情期间组织19家企业入驻国家社会扶贫网、832供销扶贫网、爱桂品商城等电商扶贫平台网站,进一步拓宽了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截至9月30日,龙胜县通过消费扶贫系统供应商资质管理的企业32家,通过国办认定的全国扶贫产品154个,产品价值总量46968.45万元,累计销售额达3570.295万元。
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目前农村经营现状,家庭式分散经营,产与销对接问题多,种多了卖难,种少了价格高。面临产业规模大,就品质差,价格上不来。规模小质量高,市场知名度低,导致滞销的尴尬局面。价格好的时候,农民就以次充好。价格差的时候就不种或者砍树砍苗。
(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难以形成产业化的发展,产业链不健全、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扶贫产业项目零乱,小而散,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二是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三是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着产业化发展,贫困地区缺少农技人员,对科技人员关爱不够,农业技术普及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难以推动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在确保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经营多元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依法建立跨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建立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形成一批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和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基地,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
大力推动开展社会化服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开展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进行对接,开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服务。支持全产业链发展,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后端链条培育,如扶贫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品牌创建等能力建设。出台激励政策,发挥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机制形成。
原文链接:http://nyncj.guilin.gov.cn/zwb/zwbztlm/mztjjbjy/202101/t20210114_1982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2025-02-06
- 江苏省地方标准《农产...2025-02-06
- 镇江市:强监管 控风...2025-02-06
- 草莓定植成活后田管要...2025-02-06
- 莲藕产业架起致富金桥2025-02-06
- 思而后定〡骆马湖渔管...2025-02-06
- 回眸2024(之五)...2025-02-06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2025-02-06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2025-02-06
- 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2025-02-06
- 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2025-02-06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