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部门预算

时间:2022-12-25 来源:荆门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目 录

  一、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二)内设机构

  二、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三、2022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部门预算收入情况

  2、部门预算支出情况

  3、部门预算收入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二)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三公经费情况

  2、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四)政府采购情况

  (五)资产占用情况

  (六)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四、2022年部门预算表

  五、名词解释

  六、2021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一、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接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承担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组织开展全市“三农”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统筹谋划、组织推动和检查督办,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等。市农业农村局的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承担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接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根据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荆门市农业农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荆办文(2019)27号),主要职责如下:

  1、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国农谷建设的战略部署。组织起草农业农村有关地方性法规。指导农业综合执法。参与制定涉农财税、价格、收储、金融保险等政策措施。

  2、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指导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3、组织落实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承担农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承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负责全市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4、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建议,培育、保护农业品牌。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承担农业统计和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关工作。

  5、负责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的监督管理。指导粮食、油料、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生产。指导蔬菜、水果、茶叶、蚕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组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负责渔政渔港监督管理。

  6、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风险评估。参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7、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工作。指导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业清洁生产。指导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牵头管理外来物种。配合做好农业资源区划相关工作。

  8、负责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配合做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兽药质量、兽药残留限量和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执业兽医和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9、负责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全市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

  10、负责农业投资管理。提出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编制市级投资安排的农业投资项目建设规划,提出农业投资规模和方向、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项目的建议,按市政府规定权限,审批市级财政专项安排的农业投资项目,负责农业投资项目资金安排和监督管理。

  11、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

  设。制定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重大科研专项和技术推广项目的遴选及实施。组织实施农业领域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12、指导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拟订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参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13、牵头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工作。承办政府间农业涉外事务,组织开展农业贸易促进和有关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实施有关农业援外项目。

  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15、职能转变。

  (1)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牵头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防、严管、严控质量安全风险,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3)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对行业内交叉重复以及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农业投资项目的统筹整合,最大限度缩小项目审批范围,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

  16、有关职责分工

  (1)行政审批和监管职责分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核发审批”行政审批职责,其他行政审批职责划入市行政审批局,监管职责仍由市农业农村局承担。

  (2)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职责分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动植物疫病防控、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

  两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追溯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

  (二)内设机构

  2022年纳入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的单位有15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全额事业单位(参公)4个: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荆门市农机发展中心、荆门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荆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全额事业单位(非参公)9个: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荆门市植物保护站、荆门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荆门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荆门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荆门分校、湖北省荆门农用航空服务站、荆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钱养事单位1个:荆门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实有人员49人(行政在职人员37人,事业一类人员8人,定额工勤4人);离退休人52人(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51人)。

  二、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设农业产业强市、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同时,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抓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坚决完成好乡村全面振兴各项硬任务,奋力答好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荆门答卷”。

  主要目标是:“三稳四进”,即农业生产稳,确保完成“米袋子”“菜篮子”年度生产目标;农民收入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脱贫成果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谋划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完成300个左右乡村建设任务,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线和示范片;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年度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总结探索一批经验模式。

  (一)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在69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85万吨。扩大油菜面积达到205万亩,总产达到34万吨。稳定增加畜禽、水产、蔬果等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毫不松懈抓好“五个一”工程,将工作重心聚焦到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育库和项目建设库,推动取得更多更大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强对接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强化工作调度、督办,努力在项目资金争取上取得更大成绩。

  (三)全力提升农业农民组织化水平。推动出台鼓励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力度,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市场化生产、服务主体,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小农户加快步入现代农业轨道,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四)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建立“自上而下统筹、自下而上实施”的推进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集中资金资源,因地制宜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线和示范片,打造更多的网红打卡地。

  (五)全力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行,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沙洋国家试点、钟祥省级试点,完善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关制度,规范开展宅基地审批。统筹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改革、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等改革任务,探索更多“荆门经验”。

  (六)全力抓好农业农村各项硬任务。抓好耕地“非粮化”问题清理整治,确保问题及时清零。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退捕渔民稳得住、不反弹。抓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杜绝问题新增复发。抓好村级债务化解,按计划推进负债10万元以上村级债务化解。抓好“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坚决防止扩散蔓延。

  三、2022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及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部门预算收入情况

  2022年预算收入6282.7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282.7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1000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0万元。2021年预算收入1923.66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85.34万元,财政金库收入18.30万元,财政专户收入10万元。2022年预算收入增加4359.08万元,增加226%。

  2022年预算支出6282.7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301.40万元,项目支出4981.50万元。按功能分类科目分类:科技成果转换与扩散1000万元;行政单位离退休支出214.5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66.73万元;其它城市生活救助5.32万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万元;行政单位医疗支出62.31万元;行政运行(农业)支出867.08万元;一般行政事务管理156万元;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2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30万元;农业生产发展支出3274万元;农村合作经济支出320万元;其他农业支出1.35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83.56万元。

  3.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

  2022年部门预算收支增加4359.08万元,原因分析:2022年部门预算收中包含专项转移支付486万元,新增项目支出4000万元。

  (二)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三公经费情况

  2022年部门财政拨款资金安排“三公”经费预算3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经费预算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公务车运行维护费12万元),公务接待费预算19万元。

  2.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1、因公出国出境经费0万元。与上年相比无变动;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2万元,比2021年9万元增加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与上年持平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万元,较上年9万元增加4万元,原因分析:公务车老化严重,维修成本增加。

  3、公务接待费19万元,比2021年19.20万元减少0.2万元,原因分析: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的支出。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机关运行经费143.37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单位办公、水电、差旅、维修、公务用车运行、接待、会议等运行经费。支出明细:办公费2.5万元,印刷费2万元,咨询费2万元,水费0.5万元,电费2万元,邮电费3万元,物业管理费13.50万元,差旅费2万元,维修(护)费5万元,租赁费1万元,会议费1万元,培训费2万元,公务接待费2万元,劳务费5万元,委托业务费5万元,工会经费9万元;公务车运行维护费9万元;其他交通费38.59万元;其他商品服务支出34.83万元;办公设备购置3.45万元。

  (四)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2022年政府采购预算80.05万元,其中:货物类19.05万元,工程类0万元,服务类618万元。2021年的政府采购预算172.95万元,其中:货物类91.55万元,工程类3万元,服务类78.40万元,较上年减少92.90 万元。原因分析:2021年纳入政府采购项目目录进行调整,减少必须集中采购项目。

  (五)资产占用情况

  2021年末,市农业农村局固定资产原价545.12万元,累计折旧443.8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01.25万元。无形资产原价0.8万元,累计摊销0.8万元,无形资产净值0万元。房屋及建筑面积4243.42平方米,车辆3辆。(备注:以2021年度部门资产系统填报)

  (六)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2022年,市级财政安排市农业农村局专项资5536万元,主要用于城郊设施蔬菜建设专项2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与监管98万元,乡村建设规划及政策管理工作专项58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资金120万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广及农业产业发展专项10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测试18万元,“五个一”工程专项3000万元。根据市财政关于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我局对所有项目都编制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并对支出进行了细化,在项目实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实有人员354人(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资金管理,力争圆满实现各项绩效评价目标。

  四、2022年荆门市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表(见附表)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且当年拨付的资金。

  2.社会保障和就业: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等。

  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反映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方面的支出。

  4.医疗卫生:反映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中医药、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等。

  5.节能环保:反映政府节能环保支出。

  6.农林水事务:反映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

  7.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和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

  8.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9.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其下设款级科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10.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方面的支出,其下设款级科目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奖励金、离退休人员提租补贴、离退休人员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11.商品和服务支出: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其下设款级科目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12.其他资本性支出:反映除发展与改革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该科目下设款级科目与“基本建设支出”类下设款级科目相同,具体包括: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物资储备、其他资本性支出。

  13.“三公”经费: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14.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六、2021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说明

  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无使用地方政府债券情况。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荆门市农业农村局本级).xls


原文链接:http://nyncj.jingmen.gov.cn/art/2022/3/29/art_11875_8764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