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第十一届淮北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2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2-24 来源: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蒋迎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农业主体融合发展 厚植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对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改革创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近年来,我市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群众自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五项原则,不断探索解决小农户耕地细碎化问题,印发了《关于开展“一户一田”土地承包经营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小田变大田” 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一户一块田”、“一村一块田”改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革并地8.55万亩,涉及6个乡镇、36个村、175个村民组、12609户,户均约7亩。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采取“全村一块田、到册不到户”的“数字田块”并地模式,将6000余块小田整合成一块1.1万亩的大田。新增有效耕地面积747亩,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全村土地整体打包以1000元/亩价格租给央企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现农业产量、质量、效益“三增长”。截至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134.3万亩,耕地流转率56.3%,一半以上的耕地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

  二、加强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21年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925人,其中:经营管理型42人,技能服务型493人,专业生产型39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一是规范遴选培训机构和培训学员。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年度培训任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开展培训机构遴选工作,把符合规定年龄段和遴选条件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乡(镇)逐级推荐,项目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学员遴选,为培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挂牌建设21家高素质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入选安徽省“十四五”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了现场教学和优秀高素质农民现身说法的作用,确保学有所用。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和延伸服务。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示展览、发展论坛、技术技能比赛等,拓展理念视野,激发创新活力。

  三、加强指导,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2年上半年全市家庭农场达8156个,新登记1366个;农民合作社达到1564家,新登记138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全市省级及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4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8家;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22家,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295人。通过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用地扶持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落实2022年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资金5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优势,深耕普惠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机构结合“三农”实际情况推出“乡村振兴贷”、“活体质押贷”、“种子贷”等个性化信贷产品。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方式,缓解涉农企业资金周转难题,5月末,全市银行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3.45亿元,当年累放额18.03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活体抵质押贷款,濉溪农商行通过肉牛活体质押为木兰农牧贷款1500万元。淮北市首笔“种子贷”落地,濉溪农商银行成功为永民种业公司授信2000万元,发放贷款500万元。

  四、加强服务,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多业并举发展集体经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发〔2017〕27号)精神,在全市开展清理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农村集体产权关系进一步理顺。全市389个村(社区)全部完成集体产权改革试点任务并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391个,量化集体资产14.25亿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3.36万人,2021年12月,淮北市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加快监管平台建设,印发《淮北市“村社分账”办法(试行)》,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监管。

  二是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印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淮北模式”案例选编》,总结宣传推介“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个村通过开展仓储服务、劳务服务、再生物资回收利用服务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2022年度56个“百村示范”扶持村中,超过40%的村计划利用扶持资金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施“双引双增”

  三是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价值。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互联网+”搭建电商平台,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直通车”。全面推行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工作,积极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党支部+合作社+服务”等模式,鼓励发展新型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已注册有杜集区高岳街道双楼村“相王”、濉溪县四铺镇三铺村“玫家三铺”等多个商标,并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销路。下一步计划推广庙前村“一户一块田”经验,将其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打破原有耕地面积小而散的现状,实施土地平整和深耕,实现耕地标准化、连片化、集约化,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下一步,按照您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统筹农业主体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原文链接:https://ny.huaibei.gov.cn/zwgk/public/60/619160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