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大豆单产提升背后的科技密码

时间:2025-10-14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

  

  北大荒集团大豆收获正酣。于爽摄

  

  深秋时节,北大荒集团引龙河农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日全场大豆收获工作全面告捷。11日,记者从引龙河农场农业发展部获悉,今年农场聚焦大豆单产提升,通过多举措发力实现产量再创新高,最高亩产达546.67斤,经统计,全场大豆平均亩产达435.54斤,较往年提单产近4.8%。更令人惊喜的是,以往因积温低、霜期早而单产受限的北部管理区今年迎来逆袭,亩产超500斤的地块占比达7.2%以上,成为全场大豆提单产的“主力军”。

  科技示范先行:29项课题筑牢增产根基

  引龙河农场科技园区大豆新品种展示区种植的27个品种植株整齐排列,泛黄的豆荚挂满枝头,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一边采摘样本一边记录数据。这里的“收获”不仅是饱满的豆粒,更是为全场大豆增产提供支撑的试验成果。

  “‘龙垦3092’株高95厘米,结荚密、抗炸荚,蛋白含量达40%,今年推广的几个品种表现都很稳定。”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杜朝霞拿着记录本核对数据说。

  这片试验田,正是农场大豆品种优化与技术推广的“摇篮”。2025年,农场以“品种更新、单产提升、服务生产、黑土保护”为目标,确立29项试验课题,涵盖肥效试验、病虫草害防治、品质提升等关键领域,还在示范带及家庭农场落实新技术6项。

  “每项课题都安排专人全程跟踪,仅大豆品种筛选就做了3年,累计试验61个品种。”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刘义林介绍,科技园区的数据是技术推广的“定心丸”——通过持续监测,筛选出“黑科71”“佳豆30”等高产品种,其平均亩产较普通品种高出40斤。

  种子精挑细选:抗逆良种破解积温难题

  “雅军,你这连续两年都能拿单产第一,到底有啥诀窍?明年我也想跟着你学,争取把我家地块的产量提一提。”这几天,第五管理区种植户苏雅军听到种植户问得最多的就是北部管理区单产提升的秘诀。面对大家的热切追问,苏雅军总是笑着摆摆手:“其实真没啥特别秘诀,咱们农场大豆单产能提升,尤其是咱们北部管理区能实现突破,靠的都是农场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事标准化的管理。”

  苏雅军的话,道出了引龙河农场大豆单产提升的核心密码。作为连续两年全场大豆单产最高的“高产明星”,苏雅军对农场的种植保障体系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引龙河农场地处第四积温带下限与第五积温带上限,积温低、霜期早,曾长期受困于大豆品种单一、产量不稳定。尤其是距离农场场部33公里的第七管理区,作为农场最北、最远的农业生产单位,其处于第五积温带下限与第六积温带上限,与场部附近第四积温带的管理区相比,全年积温差异显著,增产难度更大。

  “以前选种全靠‘听口碑’,碰上年景不好,亩产连350斤都达不到。”第七管理区主任李鑫感慨。为破解这一困境,管理区全面落实“北安模式”,主动与农场科技园区深化协作,不仅依托园区专项试验基地的品种资源,更在“自家”地块同步布局“先行试种”,对品种的株高、结荚数、抗逆性、丰产性等关键指标开展全周期跟踪监测,精准验证品种在本地特殊积温条件下的适配性。

  经过持续协同筛选,管理区终于锁定了最适合本地种植的“佳豆55”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今年,第七管理区的大豆不仅亩产在420斤以上,蛋白含量更较往年提升了两到三个百分点,科技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结出了丰硕成果。

  科学施肥配比:高新技术激活土壤肥力

  “大豆要高产,施肥是关键。”在引龙河农场,这一认知已通过科学配比与智能设备转化为精准管理实践。今年,农场全面推行“大豆钼酸铵拌种+根瘤菌菌剂接种+微生物菌剂基肥”技术组合,还为播种机加装根瘤菌剂喷淋设备,让种子“带养分”入土。

  第六管理区主任王刚拨开土壤,指着大豆根部的根瘤介绍:“接种根瘤菌既能固氮,又能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我们50016.63亩耕地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精准调整氮磷钾比例。”

  近年来,引龙河农场持续优化施肥体系,推动节本增效,科学搭配基肥与种肥。特别是在基肥使用中,农场选用海藻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搭配眠孢微生物菌剂,同时按照1:2比例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替代常规化肥,实现“减化肥、增菌肥”。在实际生产中,将化肥用量减少10%~18%、增施同等量生物菌肥,可达到同等种植效果。目前,有机肥、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在农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使用经验,初步实现“三肥两菌”与“三减三增”的有效结合。

  播种设备升级:精准配套夯实丰收基础

  除了好种、好肥,播种设备升级同样是增产关键。金秋十月,第四管理区种植户李海涛的大豆地迎来了大丰收,亩产532.3斤。如此高的产量,豪狮高速气吹式播种机功不可没,这款播种机搭载的电驱气吹系统,能以高速气流推送种子,配合高精度传感器,实现株距误差≤±0.5厘米、播深误差≤±0.5厘米的精准控制。其作业速度可达15公里/小时,单日播种面积达75公顷,较传统机械效率提升1倍,真正实现播种质量与效率的“双飞跃”。

  2025年,农场引进3台高速气吹式播种机,春播实践验证显示,其播种精度和效率远超传统机型——株距均匀、深度一致,单日作业面积还增加30%。接下来,农场还将优先引进阿玛松、豪狮等品牌高速气吹式播种机。

  金镰挥舞间,黑土地的丰收图景徐徐展开,从科技示范攻关、良种筛选,到科学施肥、设备升级,引龙河农场以“五良融合”为抓手,让科技贯穿种植全周期,以科技增产之道,为北大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力量。(隋颖 鲍时光 记者 姜斌 刘畅)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510/c00_318793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