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红寺堡区永新村盐碱地改良初见成效
近年来,吴忠市深化院地农业科技合作,强化人才项目的科技支撑作用,吸引专家团队人才,成立“宁夏(吴忠)次生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研究中心”,设立试验研究基地,建立“赛马”机制,通过“压盐、排盐、隔盐、抑盐”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提高了土壤质量,在重度盐碱地上实现了多年撂荒盐碱地产能从0到1的突破。
一是组织配套项目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院地合作协议达成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专家多次深入红寺堡区实地调查,聚焦红寺堡区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改良与综合利用实际需求,确定在柳泉乡永新村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试验研究。配套“红寺堡区典型次生盐渍化农田产能提升技术应用与推广”人才项目资金40万元,研究课题组整合国家盐碱地专项课题经费800余万元,重点围绕土壤结构改良、节水抑盐、产能提升三大核心目标,通过协同攻关、技术方案验证与应用,形成了企业、农户以盐碱地为主体参与,研究课题组工作重心聚焦、人才力量聚集、技术资源聚合的盐碱地综合利用体系,共同支撑专家团队开展试验研究。
二是搭建创新人才平台研究攻克盐碱地治理难题。采取“项目引人才+平台聚人才”的模式,引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区内外6家科研院所盐碱地治理方面技术人才20余名,组建了“宁夏(吴忠)次生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实施技术集成创新,点燃红寺堡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科技引擎”。研究中心重点围绕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引选落地、抗盐脱盐、作物适生栽培等环节开展技术验证与生产指导,初步形成次生盐渍化农田综合改良与产能提升可复制易推广的技术模式。
三是团队人才技术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通过“政-科联动、科-企攻关”联动模式,在永新村建立中重度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示范样板区,在次生盐渍化农田节水控盐和产质提升技术转型升级方面先行先试,蹚出“村企联动+社企联营”合作模式。2024年,40亩重度盐碱撂荒地经“物理+生物+农艺”治理,青贮玉米等作物实现稳定产出,实现了多年撂荒盐碱地产能从0到1的突破。2025年,项目组引选多种耐盐品种,按照“一田一策、分区治理”的综合模式,针对不同盐分土壤用对应技术达到保苗效果,并利用低洼污水池灵活调控水位,采取强排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在作物缺水时发挥供水功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如今,永新村试验地青贮玉米产量达1.8吨/亩,高丹草(干草)亩产达260公斤,油葵亩产达95公斤,260亩试验地玉米灌浆期生物量达2.2吨/亩,辐射周边3000余亩盐碱地改良,昔日盐碱“白色洼地”正逐步变身“塞上粮仓”。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qqnyxw/202509/t20250904_50104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厅党...2025-09-12
- 青铜峡市全面提升农产...2025-09-12
- 石嘴山市深耕农业农村...2025-09-12
- 银川市入围“中国十大...2025-09-12
- 红寺堡区多举措助推冷...2025-09-12
- 吴忠市推动特色农产品...2025-09-12
- 银川市四项举措打造“...2025-09-12
- 红寺堡区多措并举推进...2025-09-12
- 吴忠市全力抓好秋粮田...2025-09-12
- 红寺堡区多举措做好防...2025-09-12
- 灵武市加快发展农业生...2025-09-12
- 自治区动物疾控中心党...2025-09-12
- 农业农村部对我区畜牧...2025-09-12
- 自治区种子站组织开展...2025-09-12
- 石嘴山市深耕农业农村...2025-09-12
- 红寺堡区多措并举推进...2025-09-12
- 灵武市四措并举推动玉...2025-09-12
- 吴忠市红寺堡区永新村...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