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怎么干?河南的局长们划重点(二)
3月3日上午,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训班上,河南省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长,围绕《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自主选题,介绍交流工作亮点,展望2024年的新发展、新期待。
许昌:以试点建设为抓手 提能力添活力增实力 助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许昌市坚持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积极争取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聚焦农村资源资产“管住、盘活、增值”,截至2023年底,全市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的村占比30%,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5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2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75元。
一是强化监管提能力,切实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建立“三管、两审、一监控”机制,督促市、县、乡三级成立监管队伍,不断提升农村“三资”监管能力;二是活化“三资”添动力,推行“政经”分离改革,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交易风险防控,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让沉睡的资产资源活起来;三是共同富裕增实力,通过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释放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健全共富机制,持续推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漯河: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顶天立地”新优势 为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漯河市面向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需求,建成运营了中原食品实验室,汇聚了12名院士和29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领衔的24支科创团队,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发布了36项重大绿色食品产业代表性成果,成为了河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全市食品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占河南全省的五分之一,占全国的五十分之一。
2024年,漯河市将聚焦精准营养研究与健康食品创制等六大主攻方向,提质传统食品,培育新兴食品,布局未来食品,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创优发展环境,持续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提升中原食品实验室综合能力,推动政策性金融覆盖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激发创新动力之源;二是立足“顶天立地”,搭建“1+6+N” 产学研共建组织架构,构建“六位一体”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高标准建设中原食品科创园,健全龙头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科研实验基地建设,打造一流科创平台;三是强化消费引领,鼓励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面向安全健康营养新需求,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提质传统食品、深化“药食同源”、发力功能食品、研发未来食品、发展预制菜,抢占未来食品高地;四是树牢“大食物观”,加强新品种研发,加强生产技术攻关,加强科企合作,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门峡:深化“三品一标”建设 引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门峡市围绕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畜牧、蔬菜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全力建设“一山两带”,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一是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474份,12个品种通过省级新品种审定,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二是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评选认定河南省知名品牌38个,绿色食品1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9个;四是颁布了市级以上生产标准131项,创建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 “三品一标”基地、3个省级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
2024年,三门峡市将坚持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扶持,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二是健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打造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四是组织和利用好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开展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活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合作;五是深化特色产业“11335”行动,全力打造苹果100亿级、食用菌100亿级、中药材300亿级、畜牧业300亿级和食品加工业5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南阳:农牧融合 种养循环 做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者
南阳市着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探索“农牧融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新模式,逐步破解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培育的“内乡模式”受到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并被写入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全市建成了一批“地力加油站”、数字化种养示范区、循环产业园,成为引领南阳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标杆。
2024年,南阳市将围绕五个“聚力”,实现“五新”水平,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最亮底色。一是聚力绿色发展,全面启动推广“内乡模式”实现农牧融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秸秆变肉换奶”工程,实施“沃土工程”,走好生产、生态共赢新路径;二是聚力粮食增产,以龙头企业、平台公司等为依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10万亩,实现小麦平均单季亩产增长1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40%左右,探索地力提升新模式;三是聚力效益提升,围绕 “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建设一批种养循环农业工厂,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50个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面积达到27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四是聚力创新创造,优先扶持一批特点突出、优势明显、拉动作用强的重点企业,通过激励创新形成一批农牧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催生新质生产力;五是聚力机制保障,强统筹,强扶持,强投入,激发工作新激情。
商丘: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商丘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商丘市以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市为目标,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行动,有力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商丘市畜牧业总产值达242.6亿元,生猪饲养量突破800万头,生猪屠宰量达572万头,与上年同比增长64.6%,外调猪产品达64.5万吨;新建大型养殖场116个,改扩建养殖场178个;新建规模化肉牛奶牛养殖场40个,其中万头肉牛场2个,万头奶牛场1个,新增肉牛畜位5.2万个;建立粪肥加工厂21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3个、省级美丽牧场21个;生猪、家禽良种率均达98%以上;建立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2个、省级19个,创建羊非免疫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1个;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惠农贷款3637批次,总金额达15.1亿元。
2024年,商丘市将以项目驱动和科技支撑为着力点,构建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特色化、设施畜牧向集约化数智化、加工经营向一体化全链条化、发展方式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将商丘市打造成国家优质畜产品核心产区,建设成为现代畜牧业强市。
信阳: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探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信阳路径
信阳市于2021年12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10个县区各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示范引领村、5个生态宜居村民组,村庄全部建成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截至2024年3月,全市规划建设10个示范区、224个示范引领村、2203个生态宜居村民组。
2024年,信阳市将持续提升、推广经验做法,促进“十百千万”向纵深推进、在全域示范。一是依规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标准,实施梯次推进,坚持分类施策,突出片区示范,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模式引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把“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思维贯穿始终,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王”字型架构,推动各示范区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实现突破;三是资源集聚,加强项目资金支持,大力招引和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强信阳市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引入专家团队指导,加强学习交流,推动各方资源向“十百千万”工程集聚;四是机制赋能,坚持党政主导,形成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考评推进机制,开展大培训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周口:聚焦单产提升 夯实丰产根基
周口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000万亩以上,总产180亿斤以上,2023年在不利条件下,多措并举提升单产,全力扛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180.52亿斤,连续二十年稳居全省第一。一是抓好粮油面积落实,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粮食总面积2066.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2.5万亩;二是抓好玉米单产提升,推广玉米密植技术、化控防倒技术、精准水肥调控技术和“一喷多促”措施,实现玉米亩均单产达891.6斤,总产达78.81亿斤;三是抓好示范田建设,建设玉米单产提升领导示范田35个、12万亩,指导商水县打造23个万亩示范方、580个千亩高产攻关田,全县玉米单产亩均1365.6斤,增长18.5%;四是抓好“一对一”技术指导,培训种粮大户1万余户,组织技术培训165场次,印发明白纸110多万份、宣传挂图1.2万份。
2024年,周口市将将立足“四个强化”,开展“四大行动”,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一是实施夏粮单产提升行动,因苗分类管理,精准防治赤霉病,做好防灾减损,力争夏粮产量恢复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实施“吨半粮田、吨粮田”创建行动,用2—3年时间把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到1.5吨的水平,建成600万亩稳定“吨粮田”;三是实施玉米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建设22万亩以上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7万亩以上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20万亩以上粮油单产提升示范区,实现县级单产提升行动全覆盖;四是高产竞赛行动,创建领导示范田、主体示范田,开展高产竞赛,充分调动种植主体积极性,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驻马店:创新“三园”同构发展模式 打造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驻马店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创新推进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三园”建设,推动形成三级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成功入选全国“2023民生示范工程”案例。
2024年,驻马店市将不断完善“三园”建设做法,坚持示范引领、全面推动,加快“三园”建设步伐,着力构建乡村富民产业体系。一是摆重位置,在全市范围内谋划推进“三园”同构发展模式,指导县区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二是突出三级联动,坚持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做优做特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做精做新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坚持抓好政策引导、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政策、人才、资金、土地、机制方面提供保障,为“三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济源:突出高效集约智能 推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
济源示范区按照“稳生猪、壮牛羊、扩兔禽、兴奶业”的发展思路,成功探索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技赋能、质量上乘”的奶业破冰发展新模式。目前,济源拥有规模奶牛场6个,存栏奶牛3万头,其中万头奶牛场2个;日产鲜奶400吨,年产奶量达15万吨,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县域排名全省首位;2023年肉兔饲养量450万只,年出栏种兔98万套,出栏商品肉兔300余万只,示范带动农户养殖4000余户,实现农业产值4亿元;“一主一特”产业强势推动济源畜牧业产值增幅5.7%。
2024年,济源将继续紧盯奶业肉兔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在探索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上出实招、求突破,见实效。一是向示范引领转型,支持万头奶牛场打造全国一流智能生态休闲观光牧场,建设500万只兔肉出口备案养殖基地;二是向集约化转型,大力推广楼房养殖,实施龙头带动,探索创办托“牛”所,鼓励建立产业联盟,带动畜牧业集约高效发展;三是向精益化转型,树立“以工业化理念管理畜牧业”的新思维,推广牧场成本控制新体系;四是向数智化转型,持续推进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实现牧场各环节全过程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追溯;五是向集群化转型,在南部岭区打造绿色生态农旅循环示范经济带,在东部平原打造高效农业经济圈,在西部山区打造草牧沼蔬(果)生态观光农业循环经济圈,在中部地区打造肉兔集群链式发展经济圈,辐射带动5万人就业,新增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
(刘沛儒 张珍)
原文链接:http://nyncj.xinyang.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1&id=131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