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乡村体育,新热词中的大学问——两会代表委员解读乡村振兴背后的体育动能

时间:2024-03-09 来源:开封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2023年,“村超”“村BA”“村排”等一系列乡村赛事接连火爆“出圈”,成为热词,吹响了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号角。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的一年,乡村赛事如何继续保持热度、一路繁花,发挥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多元功能价值,引发不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两江村赛”发源地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汤越强向记者分享了两组数据。“2023年,‘村BA’举办地台江县接待游客289.14万人次,同比增长74.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3亿元,同比增长94.66%;‘村超’举办地榕江县接待游客760.85万人次,同比增长52.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89亿元,同比增长73.94%。”

  

    “‘村BA’‘村超’已发展为‘体育打头、文化助阵、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新引擎。”汤越强说,“村BA”“村超”的持续“出圈”,带来了线上线下的巨大流量,加快了文体旅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的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看来,“村BA”“村超”“村排”等乡村赛事所彰显的多元功能价值,是我国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题中之义”。

  

    “希望推动体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新形势、新任务,也是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需要追求的新高度。”鲍明晓说,“村BA”“村超”让体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资源利用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是群众的创新和创造,契合了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背景。

  

    “‘村BA’‘村超’等既是体育活动,也变成了活跃社区、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平台,意义得到了拓展。”他说,“群众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也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这也是群众体育的一个变化。”

  

    乡村赛事具有如此多元和巨大的功能价值,如何让其“流量”变“留量”、“一时火”变“一直火”、“星火点点”变“星火燎原”?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各地要夯实群众体育服务基础,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动和引导群众,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塑造体育品牌。“乡村赛事的蓬勃发展,说明群众对健身和体育设施的需求,有了从量到质的提升。我们要用公共服务的概念,赋予体育更多的意义,引领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丁亚琳表示,各地要树立起体育文化和体育品牌的概念,围绕各自的运动传统和地方资源,主动谋划、高度统筹,打造乡村赛事的“一县一品”。

  

    深化城乡互动,探索全新模式。“未来,像‘村BA’‘村超’这样的赛事要想可持续发展,在坚持本土化、坚守‘乡土味’的同时,可以考虑深化城乡互动。”鲍明晓表示,比如让台盘村和贵州省贵阳市深入互动,拓展乡村赛事和活动的地域与文化空间。“城乡深入交互起来之后,可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促进赛事品牌传播,推动更大的旅游消费,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坚持群众主体,加快文旅融合。“‘村BA’‘村超’之所以火,与黔东南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以及政府引导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分不开。”汤越强说,各地可以借鉴“两江村赛”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群众主创、全民参与、民族团结”的原则,结合自身体育和文化特色,顺应群众需求,引导发展乡村赛事,加快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赛事品牌、产生更多赛事综合效益。(参与记者:乐文婉)

   新华社记者罗羽、王镜宇、赵建通

   链接:http://www.news.cn/20240306/8b5d220569cd4aa1987550807873d213/c.html


原文链接:http://nyncj.kaifeng.gov.cn/content/content/id/22616/cid/11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