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人茶共生千余年

时间:2024-02-03 来源:恩施州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我州目前已知树龄最大的古茶树。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杨亚玲 蒋杨艳 牟 凡 实习生 宋小冬 张 敏

  编者按

  粮油安全,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作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山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80%,比备受推崇的橄榄油还高。开拓山茶油市场,有利于优化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践行“少吃油,吃好油”的健康膳食理念。

  发展油茶产业,为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做出恩施贡献,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具体实践。

  如何紧跟我省全面推动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步伐,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绿色油库”,助力“中国人的油瓶子装中国油茶”?

  恩施油茶产业蓄势待发。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家喻户晓的俗语里,满是恩施林农的幸福愿景。

  咸丰县唐崖镇邓家坪村七组,迎风而立的一棵古油茶树,华盖亭亭。

  据考证,这棵茶树树龄超500年,树高13米、冠幅9.5米、胸围1.98米,是恩施州目前已知树龄最大的野生油茶树。

  2000年,咸丰县政府挂牌“古大珍稀植物保护牌”,认定该树保护等级为“一级”。

  树,是岁月的见证,印刻着恩施油茶产业发展的年轮,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1000余年

  “寒露到霜降,茶油上树旺,霜降节后多一日,油茶树上多一滴。”每年霜降前后,是油茶林最热闹的时候。

  林农们严格遵循大自然的时令法则,霜降前后进行人工摘果。

  行走在鹤峰县走马镇的深山峡谷间,10万余亩野生油茶花点缀在万顷碧波间。

  茶树下,林农们腰挎竹篓,麻利地采摘开裂的油茶果。

  “见林即见油茶。”走马镇所坪村党委书记陈昌福对该村的油茶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

  山坡边、密林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野生油茶树,在吸收天地灵气中恣意生长。

  “这棵树看着不大,但至少有30年树龄。”陈昌福指着一根树干杯口粗的茶树说。

  深入密林,更多的油茶树跳入眼帘。因为生长慢,十年树龄的油茶树也不过拇指粗细。

  陈昌福说,从他爷爷辈记事起,房前屋后就生长着很多油茶树。老人们不许后辈折断油茶树一枝一叶,大人们采摘油茶果榨油,茶泡儿(茶树上结的一种可食用果实)则是小孩最爱的零食。

  人护树,树养人。千余年来,人茶和谐,林茶共生,体现着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朴素智慧。

  据《元和郡县图志》《湖北林业志》记载,恩施州栽培利用油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

  唐代施州供赋有“清油、蜜、黄连、蜡”,“清油”即指茶油;

  至明清时期,恩施当地居民便广泛利用茶籽榨油食用;

  从咸丰三年开始,恩施茶油被当作皇室贡品;

  民国时期,恩施经营茶油的商号有30多家,山茶油出口到日本、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

  200余万亩

  200余万亩野生油茶林,38万余亩种植林。

  发展油茶,恩施“家底殷实”。

  站在来凤县旧司镇锁洞村高处鸟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油茶。茶花开得正旺,洁白的花瓣、金色的花蕊,团团簇簇,层层叠叠;树上,好些油茶果已成熟裂开,地上,一些等不及采摘就落地的茶籽静静地躺在土里,等待着林农拾捡。

  这片基地的负责人是锁洞村“乡贤”田志安。

  乘着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2016年3月,在浙江事业有成的田志安返乡,流转1200亩荒山种植油茶。7年里,他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在锁洞、三寨坪、高桥等村打造他的“油茶王国”。

  参考湖南、江西等地的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明知发展油茶产业是场“持久战”,田志安还是决定“闯一闯”,带领村民走上共富路。

  田志安对油茶管理得很精细,今年全面进入丰产期。

  “按照目前的长势,能实现‘一亩百斤油’的目标。”跟油茶打交道20余年的来凤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彭章林很欣慰。

  锁洞村的发展,犹如一滴水,折射出全州油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发展全貌。

  海拔1200米以下最适宜油茶生长。翻开地图,2.4万平方公里的恩施州,林地面积达166.28万公顷,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占70.6%,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且全域硒含量适中。

  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富,让恩施成为全国油茶核心适生区之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家专项拨款建设木本油料基地,推动全州油茶新林营造和老林改造,我州油茶林面积迅速增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山到户政策的推行,农民开始挖掘土地的更多潜能,经济效益更高的果树、用材树种等逐渐成为新选择,不少油茶林被“冷落”失管,自由生长。

  2008年,全国油茶产业现场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把油茶产业发展提升到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油茶投资热,各路资本纷纷进场。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快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政策,作为全国14个油茶核心生产区之一,我州油茶种植面积得到快速增长。

  截至目前,全州现有近自然散生油茶林20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鹤峰、咸丰、恩施等县市;油茶栽培种植面积38万余亩,主要分布在来凤、咸丰、宣恩等县市;已全部进入产果期的油茶林集中于恩施市,面积约4.69万亩。

  油茶,既是生态林,也是经济林。如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壮大绿色富民林业,抢滩粮油市场?

  油茶,对恩施来说是篇大文章。

  


原文链接:http://nyj.enshi.gov.cn/nydt/202401/t20240123_15442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