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鹤峰县:药好“财”也好

时间:2024-01-21 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向丽莉

  1月10日8时,海拔1400多米的鹤峰县五里乡柏榔村气温已至零下,但湖北林海林业合作社中药材智能育苗棚内,温度计显示为14℃。育苗架上,一排排珍稀中药材幼苗,住在装满营养土的“套房”里。

  “有了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就能实时调节棚内温度,即使我在外地出差,也能‘云管护’。”合作社负责人刘文凯说。

  晌午时分,智能大棚里温度上升。刘文凯看到手机上的温度警示,立刻点击屏幕,启动大棚内空气循环系统。

  刘文凯表示,在智能温室大棚里育出的种苗,成苗率比传统育苗方式高出10%以上,采用立体种植方式,每亩可育苗15—20万株,产量也提高约3倍。

  “不仅供基地自用,还远销陕西、云南等地,每年可增收40多万元。”今年52岁的刘文凯,出生于中医世家,1996年开始在自家荒山上试种400多亩紫油厚朴,随后扩展到天麻、贝母、白及等品种。2014年,他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建成鹤峰县第一个中药材育苗基地。

  2020年,在杭恩协作的助力下,杭州市上城区投入410万元项目资金,在柏榔村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大棚。通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实时收集棚内的各种环境数据,把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上传到手机或电脑终端,线上远程调控空气循环系统、喷灌等设备,精准控制浇水时长、施肥频率等。

  刘文凯表示,大棚育苗品质稳定,能更好地提高药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现种植厚朴、七叶一枝花、云木香、四叶参、白及等中药材9000多亩,并链接周边1000多名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此外,还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3个,带动群众年增收870万元。

  “开春后,就启动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的药食资源实验基地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刘文凯充满信心地说。


原文链接:http://nyj.enshi.gov.cn/xslb/202401/t20240116_154130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