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第十一届淮北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1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2-24 来源: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尊敬的尚莉委员:

  您提出的《畅通特色农产品上行 助力乡村振兴》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上行取得一定成效。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相山区凤凰山食品工业园等4个食品专业园区,积极培育饮料酒制造、食品制造、面粉加工、饲料加工、肉猪加工、禽类加工等6大食品加工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77家。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和档次,全市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1564家,家庭农场8156家。

  (二)做大做强产业基础。淮北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围绕龙头、基地、市场、科技、服务五大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180万亩优质小麦、100万亩高蛋白大豆、80万亩优质饲用玉米等优质粮食基地、50万亩高档果蔬基地、3000万只肉禽、300万头肉猪、100万头肉羊养殖基地,土地流转比重40%,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85%。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现在塔山石榴、段园葡萄、四铺绿叶菜、南坪黄瓜、烈山桃、百善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基地50多个。

  (三)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大力推广“电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 模式,建立中国特产淮北馆等农产品电子。全市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354个,其中中心站8个,标准型98个,专业型133个,简易型115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各镇办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各村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淮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获国家级资质认证,可检测110多个指标。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全市有效期内“二品一标”135个。培育“淮优”农产品公共品牌,全市现有“淮优”生产主体100家,“淮优”农产品155个。

  (四)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加快蔬菜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小区建设,全市建立了30多个蔬菜标准园,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8个,省级10个,市级12个;建立了50多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其中国家级畜禽健康养殖场5个,省级5个,市级50个。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基础不强。我市的特色农业品种多,主体数量也不少,但总体而言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名声不响。

  (二)农村电商人才短缺。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和理解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有限;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及电商专业培训。虽然组织了不同形式的电商培训,但一些电商企业、网店经营者营销能力明显不足。

  (三)电商龙头带动不够。电商龙头企业少,水平低,难以形成集约和集聚效应。

  三、农村电商发展对策

  (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础。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加强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二)培育壮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择优支持一批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推广中小涉农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行业影响力;支持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壮大农产品网商队伍;加快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三)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度,引入电商平台。做大做响“淮优”品牌,应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宣传、策划,打造一批具有淮北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

  (四)加强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积极引导本市各类生产主体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对接,形成以基地直供的农产品电商模式;推动农产品产销大户、龙头企业等入驻京东、天猫、邮乐农品、聚农e购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推进“万村千乡”农家店、“农超对接”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把濉溪县作为重点,完成集商业服务、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用好各种资金,加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9日

  


原文链接:https://ny.huaibei.gov.cn/zwgk/public/60/619159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