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淮北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时间:2022-12-24 来源: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序号 任务项 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内容 牵头责任单位 年度任务量化指标 二季度任务分解 二季度进展情况 完成状况 备注
140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 市农业农村局 力争10.8%。 力争10.8%。 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0630元,全省第10位,增速5%,全省第13位。 序时滞后
141 121 推动一产“两强一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 实施四项行动,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8% 实施四项行动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8% 印发《关于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相关工作的通知》,通过四个“精准”,全面摸清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需求,并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就业服务。 序时推进
142 122 聚焦“科技强农”,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代种业发展提升、“淮优”农产品品牌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四大工程”,组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推广农业产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设一批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市农业农村局 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组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打造10个数字工厂。 加强与市编办的沟通,推进农科院组建工作;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3个数字工厂。 市委编委已研究批复设立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种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隶属市农业农村局管理的副处级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2名,内设10个副科级机构。加强对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指导,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评价系统填报工作。申报数字工厂数字工厂8个。 已完成
143 123 提升濉溪县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平,争创国家级小麦种业产业集群。 市农业农村局 建设良种基地55万亩,收集种质资源20个,力争审定品种2个。 开展春节种子市场种子质量抽检工作。做好联合体品种试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已收集种质资源4个,建设大豆繁育基地5.1万亩,正在进行品种试验。 已完成
144 124 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 市农业农村局 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 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 向农业部申报绿色绿色、有机农产品26个。 已完成
145 125 多措并举丰富市民“菜篮子”,创建农产品加工强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 市农业农村局 加强百善、相山经济开发区、口子等农产品加工强园建设,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 加强百善、相山经济开发区、口子等农产品加工强园以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季度调度系统填报。 加强百善、相山经济开发区、口子等农产品加工强园,加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评价系统填报工作;完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二季度调度系统填报工作。 已完成
146 126 聚焦“机械强农”,实施机械化提升、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四大工程”,建立健全“田长制”责任体系。 市农业农村局 在濉溪县建设粮食烘干中心2个,打造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1个,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增50个;建设冷库15座;建立健全“田长制”责任体系。 开展农机项目论证、招投标等,争取开工建设;序时做好好2022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建设冷库4座。 “两基地、两中心”建设按照程序组织开展遴选、公告,目前已全面进入施工建设阶段。2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用地程序全部办理完毕,示范基地使用的机械全部到位,已完成农业机械信息化系统安装并与省平台进行了对接。落实首批中央农机补贴资金1945万元。冷库储备29个,在建8个。 已完成
147 127 新建高标准农田18.3万亩,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基地16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50万吨。 市农业农村局 年底前,建成18.3万亩,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建设优质专用麦基地16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413万亩、总产量不低于151万吨。 加强高标项目调度;小麦总产量不低于101.09万吨;玉米、大豆播种面积不低于207.86万亩。 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调度,截止二季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为14%,按序时进度完成工程量。建设优质专用麦基地162.3万亩,夏收小麦248.26万亩,预计总产129.3万吨,夏播玉米、大豆240.15万亩(农情数据)。 已完成
148 128 聚焦“农民增收”,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四大工程”,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一户一块田”改革,支持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市农业农村局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5%。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濉溪县选1个有条件的镇试点推进。全市培育家庭农场7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1500个;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090(暂定)人。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0%。推进“一户一田”改革试点。培育家庭农场6700户,合作社1460户。评定50家以上市级示范社示范农场;分解培训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招标培训机构、启动培训工作。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6.3%。累计完成“一户一田”互换并地8.55万亩。全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53户,在册家庭农场8143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00%。组织评定80家市级示范社示范农场。制定并印发《淮北市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市级和县区已按规定程序选定培训机构,目前正在遴选学员,拟于7月底前开班。 已完成
149 130 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新建美丽乡村中心村32个。 市农业农村局 深化杜集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完成2021年底32个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22年度40个左右中心村建设,年底完成项目建设进度的80%。 深化杜集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全面完成2021年度中心村项目建设;完成2022年度中心村规划设计和招标,全面启动项目建设。 杜集区按照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实施方案,重点在沿东山、朔西湖景区周边、飞地段园选择有代表性村,采取租赁、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开发项目等方式,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近200万元。2021年度32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项目建设全部完工,各县区正在进行自查自验、补缺补差。2022年度申报的28个省级中心村全部获批,目前已完成建设规划编制和专家评审,部分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开工建设;根据各地申报情况和年度计划安排,研究确定16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 已完成
150 131 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农村电网、农田水利设施。 市农业农村局 新建6400户左右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提升5400户左右农村户厕,新创建1个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省级示范县。完成3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94.913公里。 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和运行方案;下达农村改厕市级补助资金;举办农村改厕专题培训班。按月调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重点镇进行业务培训。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0.75亿元。 研究制定《淮北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近期印发实施。制定印发《2022年淮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导调研的通知》,组织8家市直单位联合成立4个督导组,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导调研,共下沉督导12次。截至6月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共摸排厕所95284户,发现问题厕所1411户,完成整改1366户。完成新(改)建厕12945户,占年度任务11422户的113.3%。烈山区成功创建2022年度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省级示范县。拨付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市级专项资金(含改厕资金)1000万元。 已完成
151 135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扩大“三变”改革覆盖面,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工程,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到20%以上,让脱贫人口稳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市农业农村局 全年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试点的村占比20%。全市以股份合作形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到84%。全市集体经济强村达到20%。 完成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四个试点镇整镇推进工作。调研调度“三变”项目和集体经济项目进展情况。 刘桥,渠沟,古饶,高岳四个试点镇所有有条件的村均成立或完善了合作社,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工作。每个镇选一至两个村进行座谈调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分红分配情况。截至目前,新增“三变”项目76个,2022年56个扶持村新建集体经济项目43个。实现分红1121.34万元。其中,福利分红664.62万元,现金分红456.72万元。 已完成

  


原文链接:https://ny.huaibei.gov.cn/zwgk/public/60/619680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