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9年乡村产业发展总结及2020年发展思路
一、2019年主要工作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的意见》皖政办〔2019〕21号,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业态,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10月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3%; 1-10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全省累计占比为4.1%。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推进原料基地规模发展。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了180万亩优质小麦、100万亩高蛋白大豆、80万亩优质饲用玉米等优质粮食基地、 40万亩高档果蔬基地,3000万只肉禽、200万头肉猪、100万头肉羊养殖基地,全市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90%,高出全省5个百分点。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9.6万余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4%。在品牌粮食、设施蔬菜、石榴、葡萄等特色水果、规模肉猪肉禽养殖等基地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濉溪县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一批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批准为安徽省第一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小麦),淮北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小麦单产千斤市,2019年小麦单产居全省第一。
二是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相继建成相山经济开发区、百善食品工业园、宝迪工业园、口子工业园4大食品专业园区,培育了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饮料酒制造、食品制造、面粉加工、饲料加工、肉猪加工、禽类加工等6大食品加工业集群,四大食品园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80%以上,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初步显现。今年1-9月份,相山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4%;百善41.1亿元,同比增长12%。凤凰山食品工业园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百善食品工业园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国家首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百善、渠沟获得全国产业强镇示范镇。全市已形成粮食加工能力50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500万头、禽类屠宰能力1.3亿只,面粉饲料、生猪肉禽的加工量分别是全市粮食、畜禽总产量的2.6倍、1.6倍;人均规模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以及规模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2018年为3.5:1),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三是推进农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把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和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培育农村新动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濉溪县、相山区开展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百善镇、渠沟镇开展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均获得农业部批准。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工程,全市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1个,其中省级农民工创业园9个;返乡农民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255个,带动就业24760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智慧农业工程,培育农村规模电商经营主体72个,其中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2个,建设农村电商示范村23个,濉溪镇被认定为省级农村电商特色小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项目3个,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8个,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亿元以上。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全市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已发展到150家,其中农业休闲观光农园(庄、景点)52家,农家乐90家(星级农家乐21个,五星级4个),休闲农业合作社8家,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烈山、相山两区列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南湖景区入选全国旅游项目名录,口子文化博览园主体完工,柳子文化园建成运营。发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条,央视新闻频道对我市相山、黄里、柳园等一批休闲生态农业典型进行了连续报道。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接待人数预计达160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段园葡萄采摘节”荣膺省级“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双楼村入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榴园村、淮海村、柳孜村入选安徽旅游百村。
四是推进龙头企业强劲发展。口子股份、华孚色纺主板上市,和正牧业、大自然种猪在北京新三板挂牌,全市有6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安徽区域板(农业板、科技板、专精特新)挂牌。全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94家,其中超亿元的83家。培育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9家。其中龙头企业“甲级队”3家,分别为:宝迪肉类、曦强乳业、中瑞市场。中瑞市场2019年农产品批发量近80万吨,年交易额实现35亿元以上,成为皖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批发市场之一。
五是推进招商引资带动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濉溪县牧源养殖、柳孜花海,相山区中国供销总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嘉士利食品、完美食品,杜集区口子东山产业园、安上装备秸秆发电、石台现代观光农业园,烈山区中农联·皖北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大北农循环农业园、正邦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农业项目积极推进,口子产业园、华润金蟾扩建配方颗粒项目、华孚现代纺织服装等一批农业项目投入运行。2019年安徽名优农产品及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我市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30亿(意向、合同),其中大会签约项目4个,合同投资14亿元。
六是推进技术创新合作发展。全市建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类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工程技术中心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全市独立或者合作选育农业新品种10余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2个(濉麦1309、濉科998大豆)。安徽宝迪获得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安徽省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曦强乳业不同植源型发酵乳的创制及应用获得安徽省科技三等奖。华润金蟾药业华蟾素标准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发改委下达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安徽科宝公司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多糖化学品联合研发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四大创新平台 ,已申报国家专利39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授权15件,目前正在开展的《电化学法生产熊去氧胆酸》、《动物脏器提取及深加工》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七是推进产业机制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在册合作社1312户,在册家庭农场3357户,培育国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2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全市已评定市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0家,其中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1家。濉溪县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牵手面粉加工企业(兴海) 、种业企业(永民)、中央储备库三方合作,实行良种基地与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双轨并行,同时以中储粮的中央储备粮轮换指标进行优质品种专库收购,让企业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提取品牌粮,破除了面粉加工企业仓储和周转资金难题,实现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品牌粮食发展“1+1+1>3”的效益。中瑞果蔬产业化联合体已中瑞市场为龙头,牵头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特色果蔬农产品规模生产,并通过中瑞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高端定制服务,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安徽永民种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瑞华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1200万元的价格买断强筋小麦瑞华518全国经营权,刷新了中国小麦育种史上单个品种成果转让记录。
八是推进品牌农业深化发展。实施“淮优””农产品培育工程,注册了“淮优”公用品牌商标,建立了 “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2019年首批认定“淮优”农产品生产企业60家、100个优质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全市培育中国驰名商标6个、著名商标51个,安徽名牌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三品 ”农产品104个。其中2019年新认定安徽名牌3个、有机农产品1家企业1个产品,绿色食品28家企业55个产品。成功举办2018淮北食品博览会(4月)、段园葡萄采摘节(8月)、淮北石榴文化旅游节(10月)。组织106家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合肥、上海、南昌三大”农交会,参展品种多达500余种,塔仙石榴、徽香昱原手抓饼等8个产品获得2019年安徽农产品及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金奖。
二、存在主要困难与问题
尽管我市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严重挑战。一是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速度下降明显。今年1-10月我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全省占比为4.1%,总量居全省第11位;增长率-8.4%,居全省第15位,发展增速度下降明显。
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全市食品制造业产值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比重只有15%。原字号、粗字号、初字号的大路货居多,精深加工、产业链终端产品、绿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亟待提高,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任重道远。
三是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所生产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加工要求。综合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农民难以分得农产品在加工、流通环节增值的利润。
三、2020年发展思路
下一步,我市将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的意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淮北市行动方案》,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现代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一是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全市重点构建“一圈两带双区格局”,在市区近郊打造以智慧休闲农业、精品农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产业圈;在隋堤两侧打造以瓜粮(菜)间作套种、作物制种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种植带;在东部沿山地区,打造10万亩特色优质水果种植带;在隋堤以北地区及重点镇村打造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种植区;在隋堤以南,打造以专用品牌粮食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粮牧产业区。继续完善相山、百善、宝迪、口子四大食品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粮食与饲料加工、生猪与禽类加工、休闲食品制造、饮料酒制造、功能食品与大健康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黄淮海食品工业高地。建设相山、百善、南坪3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濉溪中瑞、相山中农批、烈山区中农联3个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南坪、渠沟、百善、孙疃、铁佛5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构筑完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财政支持政策,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特别是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列入财政和金融扶持范围,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担保、政策性保险等方式,重点支持联合体内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动专用优质农产品订单生产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三关注小农户发展。“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第一,要建立健全面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索组建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第二,要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载体。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生产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与小农户之间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四是突出四大重点工作。第一,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的绿色优质农业生产基地。第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重点在农产品二次以上精深加工上加大投入,发展绿色食品、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终端产品。第三,突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放大濉溪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相山区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百善、渠沟国家农村产业强镇示范镇的示范效应,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第四,强化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依托现有食品工业园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乡村产业园。尤其要加强农村创新创业,创建一批家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加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入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ny.huaibei.gov.cn/zwgk/public/60/561893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2025-08-27
- 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2025-08-26
-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巩...2025-08-25
- 2025乡村振兴(长...2025-08-22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物...2025-08-21
- 中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5-08-20
-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2025-08-19
- 市农科院召开安全生产...2025-08-18
-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2025-08-15
- 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2025-08-27
- 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2025-08-26
-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巩...2025-08-25
- 2025乡村振兴(长...2025-08-22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物...2025-08-21
- 中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5-08-20
-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2025-08-19
- 市农科院召开安全生产...2025-08-18
-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