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2022年第12期]——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时间:2022-12-24 来源: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技术指导】

  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随着轻简栽培技术推广、机械跨区作业、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我市水稻田杂草危害逐年加重,恶性杂草发生密度不断增加,稗草、千金子等主要杂草的抗药性持续上升,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扎实做好水稻田除草工作,高效推进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除目标

  重点防除稗属、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水苋菜属、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及异型莎草等莎草科杂草。农田杂草防除处置率达90%以上,防除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二、防除策略

  以“前封后补、综合治理”为原则,坚持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封闭处理与茎叶处理相结合、安全用药与减量控害相结合。杂草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最敏感脆弱的阶段,要结合水稻播栽期调整、翻耕整地、沟渠整治等农业措施,发挥生态控草作用,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减轻后期茎叶处理的除草压力。

  三、技术措施

  根据种植方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技术指导,提高除草效果。

  1.生态控草。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培育水稻壮苗健苗,发挥生态控草作用,降低稻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

  (1)种子去杂。通过对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剔除混杂在水稻种内的杂草种子;推广使用合格的商品种子,减少杂草种源。

  (2)农事调控。腾茬早的田块,通过播栽前诱发杂草出苗后采用机械灭草;适时清除田埂、路边杂草;培育壮苗健苗,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

  (3)物理阻断。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至水层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间后捞取水面漂浮的种子,减少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

  2.化学防除。稻田杂草因种植方式、生态区域不同,采取的化学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的差异。

  (1)封闭除草。机插秧田:上水整地平田时,可选用丙草胺(或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加水均匀喷施,自然落干后栽插,或在栽插后5~7天,选用丙草胺、异隆·丙·氯吡等药剂,拌细湿土均匀撒施封闭处理;旱直播稻田:在播种并窨水落干后,可选用异隆·丙·氯吡、丁·噁或二甲戊灵+苄嘧磺隆等,加水均匀喷雾;水直播稻田:在催芽稻种播后2~4天,用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加水均匀喷雾。

  (2)茎叶处理。水稻移栽或播种后20天左右,根据田间残留草情,选择除草剂进行补施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氯氟吡啶酯等药剂,防除阔叶类杂草可选用灭草松、2甲4氯、氯氟吡啶酯等药剂。

  四、注意事项

  1.要根据田间草相,合理选择除草剂品种,要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2.加强安全用药技术管理,按标签说明规范用药,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以免影响效果或产生药害。

  3.封闭处理时,移栽田、抛秧田施用封闭药剂时需要田间有完全覆盖土表的水层,药后需要保水5~7天、水层不能淹没水稻心叶,直播田施用封闭药剂时田间土壤应处于润湿状态,无积水;茎叶处理时,需先排水施药,药后1~2天再复水保水,否则会造成药效降低。避免施药后立即施肥造成杂草返青现象,影响药效。

  4.施药时注意风向防止飘移,尽量避免大风天和雨前用药,用药后田水不得随意排放,避免对附近作物、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5. 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

  

  (局植保站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taizhou.gov.cn/art/2022/6/20/art_32951_3360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