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时间:2021-07-17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今年以来,庆阳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聚焦工作重点,及时安排部署,坚持上下联动、分类施策,认真履职尽责,全面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思想意识。

  近年来,庆阳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全力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和谐稳定。

  一是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始终把学习农业农村领域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与学习三农政策有机结合,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努力履行法定义务。特别是2019年以来,庆阳市农业农村局根据机构改革中确定的职能定位,认真梳理行业职责任务,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计划,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及省市有关生态环保会议精神和领导批示指示,及时研究贯彻意见,跟进督促落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

  二是抓宣传,增强法治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充分利用“三下乡”“送法下乡”“法律九进”(进机关、进乡村、进农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基层单位、进农户、进合作社、进养殖场)“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平台,扎实开展宣传活动。在市农业信息网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市级层面举办现场法律服务活动12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受理答复群众咨询2042人(次),县区组织开展普法宣传42场次,发放资料3.5万余份。

  三是抓培训,提高法律素质。坚持依法行政理念,以提升干部职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投入品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为目标,重点围绕《固废法》《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防治条例》《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累计举办法治培训班23期,培训市县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12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人1050人,培训农资化肥、农药兽药经营人员2500人。

  二、严格行政执法,认真履职尽责

  为了确保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安全,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贯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有关要求,为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市县农业执法机构按照机构改革规定,认真梳理职责权限,规范执法流程,根据农时季节和三农工作特点推进综合执法。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销售伪劣农资、秸秆随意焚烧、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畜禽粪污污染环境等问题,以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明查暗访。累计开展专项检查29次,其中:由市人大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督查1次,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4次,县区级组织开展24次,发现问题现场反馈,明确整改措施,跟进督导落实。同时,下沉执法重心,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养殖场区开展抽查检查,防止农业农村领域生产生活废弃物污染环境。

  三、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源头管控。

  立足行业实际,紧盯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化肥农药、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垃圾等治污因子,强化措施,精准施策,确保行业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逐级夯实环保责任。成立了农业农村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建了养殖、种植、土壤、果业、农机5个污染防治专项工作组,设立专责副组长,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推进落实。制定印发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指导意见和《庆阳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重点对涉及农业农村系统的12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逐一分解到具体科室、局属单位和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清洁健康养殖。坚持“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总体思路和“四区四带”产业布局,立足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8县区按照生态环保要求,分别划定了限养区、禁养区、适养区。重点针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定印发了《庆阳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要求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三分离法”(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指导督促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和散养密集区规范养殖,严把养殖准入关,全面推进清洁健康养殖。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1%。

  三是积极推进废物循环利用。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源头防控、项目扶持、以奖代补、“以旧换新”等措施,充分发挥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451个,回收废旧农膜2.1万吨,回收率达到71%;对化肥、农药包装袋按照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在尾菜处理利用方面,大力推广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等肥料化处理利用技术,处理利用尾菜7.29万吨,占产生量20.3万吨的35.9%。积极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四是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坚持专家指导、科技示范户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服务相结合,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着力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63.2万亩,完成配方肥施用面积218.0万亩,开展肥料试验53项次;推广有机肥使用面积300万亩、绿肥种植面积3.4万亩、新型肥料施用面积38.4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7.8万亩;完成耕地轮作面积2.35万亩。建成各类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6个,示范面积4.5万亩。同时,各县区召开群防群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推进会12场(次),开展病虫害防治85.6万亩,占发生面积93.4万亩的91.6%,其中,完成统防统治面积37.8万亩,占防治面积的44.1%,在有效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危害的基础上,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药有效利用率,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五是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水平。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禁网箱养殖。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通过散发传单、实地指导等形式,动员养殖户生态绿色养殖、持证养殖、规范经营,严禁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违禁药品,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自然水体安全。为了提高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组织对全市水生生物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编制了《庆阳市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落实市级监测站建设经费40万元,建成市级中心监测站1处,重点负责对我市境内的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变动趋势、群落结构和重要栖息地开展科学监测。同时,启动了水生生物取样监测工作,收集水生生物样品20个,正在编制《庆阳市水生生物资源概况》。在全国“放鱼日”期间,放流草鱼、鲢鳙鱼苗种共30多万尾,进一步促进我市自然水域涵养水生生物资源,增加了自然水域渔业资源品种和数量,维护了水域生态平衡。

  六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分工,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风貌革命”两大重点。紧盯国家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部署要求,深刻汲取新闻媒体曝光的改厕失败案例教训,立足庆阳实际,积极推广已探索成熟的西峰区小寨、庆城县熊家庙、华池县孙家川三种水厕改造模式,严把产品质量关和施工技术关,委托专业机构研发了“庆阳市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管控改厕质量和后续服务,确保群众满意。已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22068户,占计划任务65600户的33.6%。坚持最小投入、最小干预的原则,指导农户在清理庄前屋后陈年垃圾的基础上,重点对住宅内部功能和总体风貌进行微改造,通过整修农户门前花园、菜畦、渠道和搭配装饰性围墙篱笆,做到同一村组或线路区域色调风格大体一致,逐步形成错落有致的村庄格局和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突出“三清一改”、拆危治乱、提升风貌等重点,创建“清洁村庄”56个,年底将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

  四、注重调研研究,明晰工作思路

  为确保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安全,局党组安排由分管负责同志带队,重点针对农业农村领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现状,深入7县1区开展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建议按照《甘肃省垃圾处理条例》规定,严格执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通过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压缩收集运行和处理成本,实现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同时,加快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步伐,减少治污因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针对作物秸秆和废弃树枝,建议通过扶持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产业,彻底解决作物秸秆和废弃树枝污染环境难题,实现助农增收,助力清洁能源发展。针对废旧农膜,建议政府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的方式,扶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生产下水道井盖、化粪池井盖等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达到“应拾尽拾”的目的。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建议政府加大对有机肥使用补贴力度,引导群众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不仅可以解决污染环境问题,而且可以改良土壤肥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尽管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保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省市要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规模畜禽养殖场监测手段滞后,个别小型养殖场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还不完全达标;二是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化肥农药包装袋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难度大,缺乏专业处理机构;三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废旧农膜、废弃秸秆等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回收成本高、回收率低,没有做到应收尽收。

  下一步,将严格省市的部署安排,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聚焦农业农村领域治污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坚持分类施策、严格执法,确保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畜禽健康养殖,推动粪污利用“全覆盖”。严格落实规模养殖场环评制度,加大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力度,不断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二是抓好清洁生产方式推广,推动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做好废旧地膜捡拾、青贮玉米收割、秸秆粉碎打包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切实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三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导绿色生态新风尚。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农村户厕改造力度,确保生活固废垃圾高效循环利用。四是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检查水平。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尾菜、废旧农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领域固废物使用调查和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zgqingyang.gov.cn/xwzx/gzdt/content_187100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