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从“瓦片经济”到创新集群——看北京朝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如何“破茧蝶变”

时间:2025-11-27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曾几何时,提及北京朝阳农村,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杂乱的建材市场、仓储库房;如今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是充满设计感的现代商务楼宇,正在建设的数字影棚、新能源产业园。“破茧蝶变”得益于朝阳农村集体经济的深刻变革。

  作为中心城区中农村面积占比达3/4的特殊区域,朝阳区的农村集体“三资”不仅是数字上的庞大——资产总额超2000亿元,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该区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推动集体经济从传统“瓦片经济”向高质量集约发展全面转型,区域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4年底,朝阳区集体资产总额达2039.2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32.6亿元,体量稳居全市前列。数字背后,是一套套创新机制的落地生根,是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开花结果。

  以改革筑牢集体资产的规范之基

  回溯多年前,朝阳农村集体经济也曾深陷“成长的烦恼”。城市化进程中,建材市场、仓储物流等低端业态虽带来短期收益,却伴随着生态污染、安全隐患和集体“三资”管理粗放等现象。

  面对难题,朝阳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之机,打响了一场农村集体经济转型攻坚战。近年来,累计腾退建筑面积4000万平方米,清理拆除百余处低效业态。这场“腾笼换鸟”不仅重塑了城乡面貌,更彻底倒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粗放混沌走向精细规范。

  改革从建章立制破冰。早在2021年,朝阳区就率先构建“1+6”政策体系,创新建立“六必审”流程,并明确“3000平方米以上经营性用房必须通过市农交所平台公开交易”,为资产交易装上“安全阀”。

  随着改革深入,朝阳区敏锐推动监管走向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打造集体资产资源可视化平台,实现“一图知家底”。2024年试行“水印合同”管理,以技术手段封堵监管漏洞。

  进入2025年,朝阳区的改革进一步迈向精准化与精细化。面对不同类型项目,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科技、商务类重点项目实行“整体审核、灵活挂牌”。这种“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精准策略,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激活了资产流转的效能。

  作为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的王四营乡新能源科技产业园,通过区级联审机制和“灵活挂牌”政策,为产业落地开辟绿色通道。某品牌新能源汽车从区级审核到签约落地,仅用15天就完成入驻,创造了产业引入的朝阳速度。目前,园区已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效应,成为朝阳区集体产业项目转型升级的典范。

  通过从“制度奠基”到“智慧赋能”,再到“精准服务”的持续跃升,朝阳区成功将改革从“纸上”落到“地上”,用制度的刚性、科技的锐度和服务的温度,筑牢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5年1-9月,全区农村产权交易成交项目1005宗,成交金额达36.1亿元,交易规模与质量均居全市首位。

  创新拓展集体产业发展新空间

  规范管理的新土壤,疏解释放的新空间,让朝阳农村地区开启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在崔各庄乡,大望京中心崭新的玻璃幕墙建筑群,在望京密集的天际线中勾勒出一抹现代锐利的轮廓。步入园区,绿植环绕的庭院与充满设计感的公共空间,打破了传统产业园区的刻板印象,处处透露出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气息。

  更引人关注的是,这里正悄然进行一场深刻的集体产业变革。针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园区摒弃了传统“趸租”模式,创新“集体直签+专业运营”模式,由乡属企业直接与入驻企业签约,牢牢掌握产业布局和收益主动权。同时,聘请专业团队负责招商运营,精准筛选数字医疗、互联网3.0、颠覆性技术等优质企业,搭建“管家式”服务体系。

  政企协同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大动能。崔各庄地区委派处级干部兼任企业领导职务,选派年轻干部与业务骨干参与日常运营,打造懂经济、能管理、会服务的复合型队伍。定期举办企业沙龙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党建引领同样贯穿始终,依托产业链党建网格,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在服务赋能上,园区构建了多元化支撑体系。引入朝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大学等优质平台,联动5家基金及银行机构,争取政策资金1320万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培育。在物业服务上,聘请专业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创新采用“开办费+绩效挂钩”模式,形成“服务越好、企业越聚、收益越高”的良性循环。

  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园区不仅快速吸引85家优质企业入驻,入驻率攀升至80%,更在2025年上半年创下产值超30亿元、税收同比增长42%的亮眼成绩。”崔各庄乡副乡长江谋元介绍。

  近年来,朝阳农村地区积极融入全区“科技+商务”双轮驱动战略,把握互联网3.0前沿产业的发展机遇,农村集体产业纷纷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

  在平房乡,阿里数字影棚项目凭借多部门联动审批和数字化监管,快速完成立项施工。该项目将与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联动,进一步完善朝阳区影视产业生态链。

  在将台乡,星地中心作为集体产业项目,聚焦互联网3.0前沿领域,构建“一纵一横多引擎”产业生态,成功孵化“工体元宇宙”等创新应用,吸引60余家生态企业入驻。

  如今,朝阳农村正立足“三个片区”空间发展格局,强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加快构建空间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高效联动格局,一批集体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东坝万达商业中心等4个项目建成运营,23个集体产业项目压茬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有效拓展。

  探寻城市化转型期集体经济新机制

  在整建制农转非完成之后,集体产业空间加快融入市场经济格局,迫切需要建立产权明晰、流转顺畅、激励有效的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为此,朝阳区以更具前瞻性的体制机制创新,为集体经济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走进黑庄户乡集体企业财务中心,整齐划一的工位上,财务人员正专注地操作系统——这里已实现全乡18家集体企业财务集中办公,统一的数字化审批系统让资金流动尽在掌握。

  “以前乡企资金分散、线下审批周期长,现在通过数字化系统,每一笔支出都透明可溯,审批效率翻了好几番。”黑庄户乡经管站站长杜朋生指着屏幕上的审批流程介绍。这套系统涵盖20余个模块,通过银企直联实现资金实时监控,就连合同模板都统一规范。

  更关键的是,全乡资金实现“虚拟归集”,整体与银行谈判,利息收益显著提升。“以往各村、企业结余资金均由各自独立与银行对接,谈判空间较小。改由财务中心统筹,将各村、企业结余资金整体打包与银行对接,实现资金虚拟归集,争取利益最大化。”杜朋生介绍。

  这样的基层实践,正是朝阳区在城市化转型期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缩影。区属国企正统筹推进7个集体产业项目,“部门+国企+平台+街乡”的协同模式,推动集体产业用地实现专业化开发。持续推进剩余12个乡乡级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需求匹配的新型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机制变革的有效支撑。近年来,朝阳区经管站通过“引、育、管、用、谋”五措并举,常态化开展财务、会计、税收等农经工作基础性培训交流。同时探索职业经理人机制,指导来广营乡“1+8”集体企业组织架构,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完善考核机制,推动该乡集体企业向现代化治理转型,重塑乡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展望“十五五”,朝阳区将站在整建制农转非全面完成的新起点上,以城乡产业融合为抓手,加速冲刺城市化之路,开启经济转型的崭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743835061/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