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释放强烈信号!“十五五”“三农”这么干 || 长虹卧波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此次全会从会前起就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议题,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刚出炉的全会公报,高度评价“十四五”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以及相应的路径,将深远影响着中国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向。而这,不仅是中国的事,也是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中,全世界所关注的事。谈“十五五”发展目标,一定离不开“三农”;越是外部环境有诸多不确定性,越是离不开“三农”的确定性。《公报》中,再一次重申“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多次、反复强调“三农”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全党共识;“意料之外”的是,尽管已经成为共识,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还是一再被强调,被重申。这释放了强烈信号:“三农”工作无论何时,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成为共识中的共识。那么,未来5年“三农”怎么干?要达成哪些目标?和长虹卧波一起来看。全会集中用一整段文字,对“三农”工作进行部署。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其中,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是未来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根据2035年的远景目标,我们要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而“十五五”的5年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国家整体现代化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未来5年,需要加快补短板、提质效。
从必然性上看,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
农村发展的一些短板,表面上看是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但实际上是长期以来二元结构造成的。比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工“两栖”流动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这从一些指标上可见一斑:
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9.4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81∶1下降到2024年的2.34∶1。也要看到,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仍需要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内外部复杂环境下,如何稳住农村这一头?
全会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们党又提出了新的底线要求,就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将近五年时间过去,我们做到了!这也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当然,这只是底线。农民群众还向往更稳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特别是在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情况,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新挑战,脱贫地区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今年是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会强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为我们在过渡期结束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各个方面,要改善提升的还有很多。现在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多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更多体现均等化要求,这方面是城乡差距反映最集中的领域。农村的教育、养老、医疗、社保,因地因时制宜扩大供给,让农民不用羡慕城里人,足不出户过上现代化生活。什么是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要有乡村的美景,也要有乡村的风物;要有家门口的产业,也要有村超、村BA、村T、村跑等等文体活动的蓬勃涌动;要有现代设施的生活便利,也要有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树德正风、繁荣文化、移风易俗……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系统发力。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全会强调要“加快”。
一方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意味着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要以保供给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在资源约束趋紧、小农经营为主的国情农情下,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规模化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政策的惠及面、覆盖面越来越广,制度体系也越来越成熟完备。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让亿万农民得到了巨大实惠。未来如何更好发挥政策的集中效应,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预见,政策的发力点将进一步向“精准效”深化,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既谋长远、重规划,也看当前、盯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是说规划完了就算完了,不是说只喊口号没有行动。我们都是一件件做,全面系统布局。做就要做好它,完成它。”
对这一点,“三农”战线的干部群众感受尤为深切。这些年,抓脱贫攻坚,抓巩固衔接,抓乡村振兴,都是一件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打开新局面。
下一个5年,也当保持这样的定力与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将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现代化蓝图化为现实。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sndjt/t260866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12-23
- 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 ...2022-04-30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关于开宠物医院如何办...2022-12-25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盐城:组织开展秋季农...2025-10-28
- 汉口西路180号防水...2025-10-28
- 全省海水养殖基本情况...2025-10-28
- 江苏省农机报废更新补...2025-10-28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2025-10-28
- 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科...2025-10-28
- 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2025-10-28
-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2025-10-28
- 关于印发江苏省现代设...2025-10-28
-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2025-10-28
- “苏韵乡情 醉美无锡...2025-10-28
- 江苏省农机报废更新补...2025-10-28
- 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2025-10-28
- 黑龙江极早熟高粱品...2025-10-28
- 汉口西路180号防水...2025-10-28
- 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培...2025-10-28
- 高标准农田建设酣2025-10-28
- 赤松茸撑起林下经济“...202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