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用一部手机管好35万尾鲈鱼——宁明华侨农场生态循环水产养殖基地见闻

时间:2024-08-1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

  8月12日,记者走进宁明县亭亮镇水产养殖大户廖良勇位于宁明华侨农场渠阳分场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基地,一个个一米多高、直径为10米的鱼池映入眼帘,基地里增氧设备、循环水处理等设施一应俱全。

  前些年,廖良勇发现鲈鱼受到市场青睐且卖价高,便萌生了建设生态循环水鱼池发展鲈鱼产业的想法。经过实地调研鲈鱼养殖环境、水质要求、道路交通等情况后,他决定租用宁明华侨农场废弃的场地,用于建设生态循环水产养殖基地。

  “2021年,在宁明华侨农场渠阳分场建了10个鱼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2022年至2023年又新建了22个鱼池,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在共有鱼池32个,每批次可以放鱼苗35万尾。”廖良勇说。

  生态循环水产养殖基地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安装了排水系统、增氧系统、集中排污系统、应急警报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在软件方面,安装了智能养鱼系统,运用智能养鱼系统养鱼具有占地面积小、效益好、无污染、可实现远程操控等特点。

  当天中午,气温飙升,廖良勇坐在办公室里,用手机实时查看鱼池情况。“办公室离鱼池有5公里,我在手机上就能够掌握鱼池里的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数值,并可通过手机上的智能养鱼系统对鱼池的水质、水温进行适当调控,减少因水质变化引起的损失,确保鲈鱼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部手机、一套智能系统,就可以对5000多平方米、32个鱼池、35万尾鱼苗进行管理。如今,智能化养鱼在廖良勇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基地已经成为了现实。

  “今年6月1日,基地又新投放一批鲈鱼苗,共计10万余尾。在智能系统模式化养殖下,预计12月就能够产出,产值约200万元。”廖良勇说。

  鲈鱼的生长周期在6—8个月,重量在1—1.5斤,智能养鱼系统的应用,大幅度提升鱼池的生产效率和监测水平。廖良勇表示,下一步,基地还会紧跟设备更新换代,继续完善智能化养鱼系统,让养鱼更加智能化、效益更高。

  

  

      廖良勇通过手机智能养鱼系统对鱼池水温进行调控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884451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