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成效显著

时间:2024-08-05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作者:佚名 []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2017年至2023年,四川省连续7年组织开展了“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活动,该活动从各市州推荐的近2000人中评选出287名手工艺大师,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

  “近年来,四川省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保护了农村手工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据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介绍,四川农村手工艺种类繁多,主要类别包括传统美食、刺绣、手工画、漆器、金属工艺、盆景园艺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四川省已发布四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并持续开展保护传承,全面启动乡村工匠的遴选认定工作,建立了乡村工匠目录清单,对超过5万名农村手工艺传承人进行登记造册,覆盖了刺绣印染、编织扎制、雕刻彩绘、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等20余个行业领域,包括国家级传承人80人、省级传承人802人。

  此外,四川省充分整合非遗工坊、行业协会、高职院校等培训平台,不断健全乡村工匠培育体系。全省已建成197家非遗工坊,认定了50个省级非遗工坊;积极鼓励各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地域特色,培育发展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手工艺品牌,促进了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川省还组织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手工艺精品展、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等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发展手作体验、非遗研学、乡村美食等旅游产品,认定了171家非遗体验基地,建成25个传统手工艺特色村寨、小镇,推出10条非遗之旅路线,将手工艺元素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手工艺人们也在本次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特别经历。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乔进双梅提到,她通过创办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创新产品设计等措施,成功带动了大小凉山彝区832人实现就业增收,年人均纯收入增加超1.2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村妇女背着娃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美好愿景,推动了彝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神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德明则分享了他在竹编艺术创新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未来,四川省将继续加大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力度,进一步推动非遗工坊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开展“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省级大师传习所”认定工作,培育乡村传统工艺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传统工艺振兴与建设非遗特色小镇、乡村工匠园区等紧密结合的新路径。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8/t20240805_646027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