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接力 逐梦兴农
6月4日,在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的智能化育秧大棚里,曹晶晶正察看水稻秧苗长势,“大概还有10来天,这批秧苗就可以下地了。”
1978年出生的曹晶晶,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这位获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的乡村振兴“领头雁”,是繁昌区首个自主探索数字化粮食生产加工的企业家。
“我是‘子承父业’。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于2006年回到家乡从事农业。”曹晶晶说起他的务农之路,一脸的自豪,“这跟我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曹晶晶的父亲名叫曹仁宏,今年72岁。曹仁宏从小就和土地打交道,是当地有名的“田把式”。2012年,他承包生产的水稻总产量达210万斤,当年,他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无人机田间管理、新增粮食自动烘干生产线、建设玻璃温室智能大棚……曹晶晶回乡发展农业力求突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学习并大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曹晶晶的1万多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自动化育秧过程中每棵秧苗的水分、肥力都得到充分保障,配置的智能系统实时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育秧不再受天气影响,全流程机械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种苗生成的效率和产量。”曹晶晶说。
智能化育秧是曹晶晶尝试的第一步,他正在摸索怎样丰富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如今,曹晶晶的儿子曹钒一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农村,跟爷爷、父亲一起发展农业。
“00后”的曹钒一在毕业回乡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沉下心来跟在爷爷和父亲后面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并思考和谋划着未来他所从事的农业发展方向。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数字农业,这片土地需要更多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和我一样,回到广袤的乡村大展身手。”曹钒一说。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6/t20240611_645692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丁薛祥会见亚洲开发银...2025-08-29
- 王沪宁会见瑞士联邦议...2025-08-28
- 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2025-08-27
- 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2025-08-26
-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巩...2025-08-25
- 2025乡村振兴(长...2025-08-22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物...2025-08-21
- 中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5-08-20
-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2025-08-19
- 丁薛祥会见亚洲开发银...2025-08-29
- 王沪宁会见瑞士联邦议...2025-08-28
- 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2025-08-27
- 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2025-08-26
-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巩...2025-08-25
- 2025乡村振兴(长...2025-08-22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物...2025-08-21
- 中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2025-08-20
-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