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镇坳岭村竹编传统手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惠州日报讯 (记者李燕文)文化是乡村之魂,乡村振兴唤起乡愁,文化记忆守住乡味。日前,博罗县第一期“村ART”乡村艺术作品创作大赛颁奖活动在博罗县福田镇徐田古村举行,当天活动现场的非遗文化展示,为这场乡村艺术旋风增添了几级强风。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古老而悠久。在博罗县福田镇坳岭村,村民都有竹编的传统。在“村ART”乡村艺术作品创作大赛活动现场,福田镇坳岭村竹编艺人现场编制竹制品。只见一根根青竹篾,在杨秀芳、刘剑明这两位老艺人的巧手间上下翻转,没一会,簸箕、菜篮等竹制品就完成了。这手指一抬一压之间,彰显传统工艺的魅力、精湛的竹艺,体现了匠心思维的传承。两位老艺人都已经年逾六旬,杨秀芳年纪更大些将近70岁。巧的是,两人都从16岁开始从父辈那里学习竹编技艺。
两位老艺人说,刚开始,村民学习竹编技艺是为了编制农具,有鱼篓、簸箕、菜篮、箩筐等,主要用于农耕生产和日常生活。渐渐地,才演变成为一种谋生的技艺,村民将其作为副业,卖竹制品帮补家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靠竹编卖钱养家糊口,依旧是不少坳岭村人的坚持。而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竹编用品在市场上不再那么“吃香”,之前靠竹编养家糊口的村民,也大多进了工厂,竹编技艺渐渐没了人气。
虽然早就不再靠竹编养家,但竹编已深深融入坳岭村竹编老艺人的生活。时至今日,坳岭村仍有像杨秀芳、刘剑明这样的手艺人在坚守着。他们编制的竹制品,除了自己用,还会不定期地拿到市场上去卖。
尽管竹编不再是年轻人的谋生手段,但老人们都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他们高兴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尤其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这些传统手艺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fpzx/content/post_52418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2025-02-06
- 江苏省地方标准《农产...2025-02-06
- 镇江市:强监管 控风...2025-02-06
- 草莓定植成活后田管要...2025-02-06
- 莲藕产业架起致富金桥2025-02-06
- 思而后定〡骆马湖渔管...2025-02-06
- 回眸2024(之五)...2025-02-06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2025-02-06
-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2025-02-06
- 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2025-02-06
- 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2025-02-06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2025-02-06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