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农技赋能备春耕

时间:2024-03-16 来源:赣州市农业农村网 作者:佚名 []

  “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近日,宁都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钟石生早早地来到长胜镇法沙村种粮大户赖明生家中,一起为春耕备耕出谋划策。

  “从前种粮靠人多、靠天气,如今种粮靠科技、靠头脑。”钟石生说。他1994年从赣州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便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见证了当地粮食生产的变化。

  宁都县被誉为“赣南粮仓”,然而由于是丘陵地带,山多、田小、种粮难,早些年,“望天种田”是宁都农民面对的困境。为改变这一现状,宁都县坚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已完成建设规模近55万亩,基本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成行、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高稳产”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规模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的基础。”钟石生说,农田成方成片后,大中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种田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省力。

  赖明生忙着向钟石生请教,他拿出机油为家里的旋耕机进行保养。“去年,我们种了500亩地,离不开机械化生产。”赖明生告诉记者,从翻耕土地到收割水稻再到烘干粮食,全程都是机械,不仅自家可以使用,而且还能帮助其他农民,赚点“外快”。去年,他家总收入有30多万元,种粮奔小康成为现实。

  把种田良技良法传授给农户是钟石生多年来坚持的事情。20世纪90年代,水稻插秧还是弯腰手插,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为改变这一状况,他在当地推广省工、省力、省钱的水稻抛秧技术,但当时农民受传统栽插技术的影响,看到刚抛到田里的秧苗东歪西斜,抵触情绪很大,一时很难接受。经过坚持不懈逐个乡镇的示范展示,抛秧技术才得到农民的认可,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如今,随着机插水稻的普及,更是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插秧方式。

  “土壤是活的,善待它,它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才能结出优良水稻。”钟石生坦言,以前不少农民存在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轻”施肥现象,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生产成本上升。为扭转这一局面,钟石生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这一主线,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免费为全县农民开展取土、测土、配方等技术指导服务,把最先进的土肥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中来,对转变广大农民传统施肥观念、节约用肥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余书福 特约记者 曾嵘峰)


原文链接:http://ny.ganzhou.gov.cn/gznw/c100994/202403/c0a2800af2b34c908dfb26cec8b286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