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食用菌种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一、摘要
桂泰种养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产业基地位于灵川县公平乡岩山村委,兼具技术培训、食用菌种植、产品精深加工三大功能。近年来,基地通过技术革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年产值达1.1亿元,先后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第三届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好种好品”金奖等荣誉,有效助推灵川食用菌多元化发展,种植面积880万平方米,鲜品产量9.6万吨,产值7.96亿元,产品灵川秀珍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二、措施
(一)示范引领,创建产业孵化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桂泰农业发展公司为龙头,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05户,投入资金4900多万元,打造377亩桂泰食用菌绿色高效示范基地,形成“菌种繁育、食用菌种植、产品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秀珍菇、香菇、赤松茸、灵芝等产品层出不穷,辐射全县12个乡镇768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解决周边200多户脱贫户就业,人均月工资收入2500元以上,4个脱贫村以入股分红等方式,每年共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创新“农户组团队、基地供大棚、公司保销售”合作共赢模式,逐级分担市场风险,有效解决前期投入成本大、技术难度高、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实现基地设施效能、技术推广效率双提升,成为广西食用菌秋冬种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全年培训农户3200多人次,完成接种、销售秀珍菇等食用菌菌棒500万棒,成功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近4200吨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等地。
(二)科技赋能,打造设施农业基地。秉承“技术驱动、提升效能”发展思路,引进液体发酵制种和全自动制包生产线,实现基料粉碎、装袋、接种等各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新建无菌接种室、恒温养菌室1800平方米,秀珍菇单个菌棒制作成本由2.6元降至1.7元,菇期从6月提前至3月,菌棒成品率提高4.5个百分点,达到99.6%。建成智能温控大棚7个,面积4100平方米,温度、湿度达到实时监控、自动调节,产品实现可控化采收、反季节上市,优等品率提升18%,同一品种年栽培批次提高至5—7次,食用菌种植告别“靠天吃饭”。组网冷链保鲜,投入资金840多万元,建设冷库4800立方米、气调库2000立方米,基地低温仓储、中转集散、分拨配送等冷链物流功能不断提升,有效延长食用菌保鲜期,满足产品错峰储存、销售需求。
(三)产研结合,建设生态循环基地。打造“政府牵线搭桥、校企共谋创新”发展格局,引入吉林大学、广西农科院、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力量,注册“桂昊然”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推广“稻+鱼+菌”生态种养、“秀珍菇+姬菇”绿色生产循环模式,破解耕地季节性抛荒难题,食用菌生产向周年化转变,实现一年四季产菇。建成菌香饲料加工车间5500平方米,融入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废弃菌糠、罗汉果渣配合中草药制成生态饲料、肥料,探索用于畜禽养殖,还田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开展“稻鱼”生态种养试验133亩,发展百亩生态鱼塘,养殖收益达480多万元,形成“菌菇生产、尾料养鱼”循环体系,进一步提高“良种繁育、周年生产、产品加工、休闲采摘”全产业链服务,有力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成效
近年来,灵川县以发展食用菌为抓手,扎实推进灵川县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建设,目前通过区级示范区验收,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和深加工产业,通过稻+菇、菇+菇、林下仿野生栽培、葡萄架下套种等多种模式齐发展,呈现出食用菌产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为周边村民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食用菌产业成为灵川县助推乡村振兴亮色产业之一。
四、经验与启示
(一)龙头企业带动,加快产业发展。打造桂泰食用菌绿色高效示范基地,形成“菌种繁育、食用菌种植、产品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为农民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采用“五统一”的管理模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的产品达到统一品质,保证供应量,具有更强的市场说话权,保障菇农的效益。
(二)建立利益联结,加强产业扶持。通过帮助销售、促进就业、吸纳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帮助脱贫户增收。
(三)延伸产业链,助力提升品质。公司加工厂房的建设,能够在产品市场低迷期用来加工,或者将一些品相不好的产品进行加工销售,提高种植效益。
(四)科技服务,推动产业做强。毫无保留传授工人、前来参观的农户以及带动种植的农户种植技术,让更多人了解食用菌、懂得如何种植食用菌,让群众有兴趣、有信心种植食用菌,使得灵川县食用菌队伍越来越庞大,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原文链接:http://nyncj.guilin.gov.cn/zwb/zwbxqkx/202402/t20240223_26578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