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罗庄区:释放“雁阵”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4-03-01 来源: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发展壮大“雁阵”是强农业、富农民的基础路径,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罗庄区按照“培育发展、规范改造、提升档次”的工作思路,持续聚焦特色发展、模式创新、品牌建设、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源源动力。

  一、聚焦“土特产”,育强特色产业。针对罗庄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资源相对缺乏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谋划农业产业,注重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土特产”下功夫,立足优势产业做文章,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前,“塘崖贡米”“沙沟芋头”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各类特色农产品种植总面积近4.5万亩。同时,充分利用我区工业基础和传统农业产业资源优势,着力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融合同构。以花木博览城为龙头,不断拓展链条,引进投资7亿元的国际盆景创意产业园项目。以粮油供应基地为链主,上游带动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扩大种植面积3万多亩,下游链接了50多家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值100亿元。黄山柳制品供应基地聚集了26家柳制品企业,已形成7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二、聚焦模式创新,激发内生活力。针对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罗庄区着力引导“雁阵”抱团联动、规模经营、联合发展、融合增长,创新探索出了多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联合社模式。着眼规模经营、放大优势、提升效益,按照“同域联合”“同业联合”“同链联合”的原则,指导相关行业找准发展着力点、产业融合点,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聚合发展能量,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罗庄区册山街道6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领当地蔬菜种植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先后培育了2家省级生态示范采摘园,5个绿色认证产品,种植规模扩大到5000余亩,日销蔬菜2万斤以上。二是循环经济模式。着眼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产业,立足本地优势产业,通过延伸、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游市场主体联合发展,探索出了合作共赢、融合共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褚墩镇从破解农作物秸秆污染入手,构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秸秆综合利用公司+肉牛养殖场+环保沼气项目”的共富发展综合体。全镇3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统种统收、秸秆回收,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入社社员种植收入增加20%以上。三是园区牵引模式。充分发挥区内市场、园区比较集中的优势,以市场、园区为牵引,通过销售端与生产端的直接对接,形成了协同高效、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体系,实现了园区、市场主体、农户共同创富、融合发展。中国(临沂)花木博览城近千名商户,与周边30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户建立合作关系,带动花卉苗木种植万余亩,仅在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月销售额就达600万元以上,为罗庄花木走向全国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四是“电商+”模式。充分发挥辖区电商规模大、从业人员多、配套设施全的优势,逐步打通电商销售、产品加工、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做到农产品全链条垂直整合,构建了“电商基地(电商公司、网红)+合作社联盟(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户(居民)”的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全区7处大型电商直播基地与7家行业联盟、8家联合社签订销售带货合作协议,年销售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21亿元,带动区内268家农业经营主体、2.3万人实现增收致富。

  三、聚焦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按照以品牌化助力雁阵齐飞,以雁阵发展促进品牌化建设的思路,大力发展精致农业、优品农产,着力构建“品牌支撑+IP引领+平台推介”的品牌培育机制,以品牌化助推农业产业进阶升级。挖掘传统品牌价值。积极开发传统品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不断融合流行元素,探索推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品IP,如“塘崖贡米”“沙沟芋头”“册山草莓”“黄山柳编”等。目前,正在推进沙沟芋头深加工项目,持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完善多级品牌体系。分别打造区级“罗庄优品”“沂河水润”、街镇级“乐采册山”“花沐黄山”等区域公用品牌;同时,鼓励引导涉农企业自主创建品牌,同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形成了“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多级品牌体系。目前除“笨鸡小跑”“花伴侬”等原有品牌外,“孟老豆”“这时光”等10余个品牌闪亮登场。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帮助农业主体广泛对接各类电商平台,广辟销售渠道,开展联动宣传;同时,定期举办各类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吸引各地采购商、数字营销机构进行线上线下对接,不断扩大本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聚焦整合资源,厚植发展“土壤”。资源要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罗庄区着眼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全力将涉农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向乡村投放,不断为乡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完善涉农政策体系。整合十余部门涉农政策,制定出台了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实施办法,有序推进土地、生产、服务、资金等向种养大户、主要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二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用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少8%等支持政策,区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以上。大力推广“四雁振兴类”贷款,持续摸排信贷需求,及时做好贴息发放,有效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2023年以来全区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12.65亿元,有效促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册山街道后村朱子路是一名“鸿雁”人才,2023年首次种植草莓,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四雁”专属信贷产品为其提供了30万元的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三是建立灵活的土地保障机制。实施“点状供地”,用好关停企业闲置用地,特别是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闲置土地,解决好农业项目用地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原文链接:http://nyj.linyi.gov.cn/info/1046/3740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