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明:当好以科技支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长期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之间一直存在“两张皮”问题,导致许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转化,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针对农业科技领域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分工不明、协作不力等弊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应运而生,目的是打造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统筹区域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创新链条,实现同一产业不同学科间融合、同一研究领域上中下游有机链接、同一科技资源跨单位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一盘棋”。
从实际运行效果看,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可以说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资源整合的重要创新,是聚合产学研优势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的新模式新途径。
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双轮驱动,用好科技这一利器和改革关键一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活内生动力活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聚焦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围绕“凝练一支队伍、集成一批技术、引领一个产业、造富一方百姓”目标,找准定位,瞄准方向,躬身入局,主动作为,当好引领者,扮好支撑者,在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中,展现新风采,做出新贡献。
守牢一条线
农业科技应用基础研究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一条基本线,也是体系专家的基本功底和看家本领,没有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生产重大问题,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以现代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整合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体系内部、体系之间分工协作,联合开展前沿性、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研究,通过基础创新研发、技术模式集成等成果支撑,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瞄准一个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是乡村产业竞争能力强。农业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要站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角度,全方位开展一站式支撑服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创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着力在技术支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在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挖掘乡村生态价值上做文章,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上做文章,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产业全产业链构建,不断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
用活一舞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为汇集全省农业科技人才精英、肩负科研推广应用重任的专业技术舞台,要坚持问题导向,厘清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痛点、堵点和难点,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变单项研究为系统研究、变单点突破为多点集成、变单项成果为区域性重大问题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典型,有效解决科研单项成果多、市场经营主体“用不上、用不了”难题;要拓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载体作用,扩大服务范围和对象,以乡村特色产业主产县为聚焦点,以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为切入点,全过程开展技术支撑服务;要发挥产业技术体系桥梁作用,探索延伸体系在产销联盟构建、金融保险服务、展示展销推介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展现体系更大作用。
育好一队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建立健全人员进出、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专业互补、分工协助的体系科技创新人才梯队。要科学设计差异化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岗位特点,研究制定岗位考核标准,确保体系专家各尽其责、各展其长。要扩大宣传,叫响品牌,稳定经费,创造环境,不断增强体系科研人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充分调动体系专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支撑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出成果与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目标。要发挥体系专家传帮带作用,积极参与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有效打通农业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新征程新挑战,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持续加强横向协作,不断拓展体系功能,全面强化机制创新,力争将体系打造成上下协同、点面结合、立体交叉的省级农业科技战略力量,通过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全产业链集成技术成果等方式,有力有效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原文链接:http://nyncj.xinyang.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1&id=1306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2025-08-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2025-08-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