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我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4-02-03 来源:通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来源:通化日报

  过去的一年,在通化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粮食再获丰收,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这正是我市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巩固成果为基础、有效衔接为路径、促进振兴为目标,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通化大地徐徐展开。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顾近年来通化发展,从促进粮食增产到打造粮食品牌,从补农村短板到扬乡村长处,从整合社会资源释放帮扶潜力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个个乡村正焕发出全新活力。

  “冬闲”人不闲。隆冬时节,土地已进入“休眠状态”,但东昌区金厂镇上龙头村新立三组却忙碌依旧。

  近日,通化华润希望田园项目首个民宿落成投入运营。民宿开办者秦绍英表示,因为毗邻万峰滑雪场和上龙头雪村,吸引不少游客和雪友入住。秦绍英说:“之前那房子大墙都要倒了,‘华润’来了以后帮我们改造了,我们又自己投了一部分钱,现在一共是9个房间。”

  通化华润希望田园项目是华润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捐建的第14座希望乡村,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唯一1座。项目挖掘金厂镇冰雪、旅游、低碳优势,不断在创品牌、促融合、强功能上下功夫,带动乡村旅游火起来、特色产业强起来。通化华润希望田园项目产业帮扶负责人王晓羲介绍说:“我们通过新建米兰花酒店和沿街商铺、改造村民房屋,引进多业态商铺入驻,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销售农副产品,提高村民的收入。”

  以前的金厂镇,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都靠种地过日子,导致资源荒废、经济滞后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现在的金厂镇不仅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通过引进新技术、创新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丰富乡村业态,各类产业越来越兴旺,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返乡。金厂镇人大主席高磊说:“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是我们在乡村振兴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已建成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100多栋,聚集各类企业达到150多户,年均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预计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可实现百万元以上,实现了‘村村有产业’的发展目标。”

  如今在我市,一座座乡村公园花团锦簇,一个个美丽乡村喜换新颜,一条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

  “美丽”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底色。2023年,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40个。新创示范村、美丽村97个,打造“干净人家”2.2万户,改造农村厕所3600个,实现“美丽农村路”乡镇全覆盖,乡村畅通工程全省领先。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考核验收中,各县(市、区)均进入一类等次,综合成绩保持全省第一位。

  以“红”带“绿”,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位于通化县兴林镇的大荒沟村,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示范带”和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全力建设乡村振兴“富美”样板。

  大荒沟村位于通化县东北部,全村有398户1086人。曾经的大荒沟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产业、无项目、无资源。但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笔者再次走进大荒沟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功能齐全的村部、星罗棋布的红色民宿、干净整洁并充满红色气息的农家小院。

  大荒沟村的幸福生活来自以“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当地将抗联遗址遗迹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建设了集演出、教学、会务接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东北抗联文化园,高效拉动了县域内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如今的大荒沟村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发展成绩亮眼。大荒沟村第一书记肖永泽介绍说:“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荒沟村接待游客达到7万人次,百姓只要参与到接待游客的运营当中来,每家每户都能增收近千元以上。2023年村集体收益达到了186.55万元。”

  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产业兴旺是重点,人才队伍是关键,农民增收是目的。我市启动乡村“五大振兴”行动、六大农业龙型经济体系构建行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产量达到28.94亿斤,创历史新高。立足特色资源实施产业项目22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9户,六大农业龙型经济产值增长8%。填补全省空白的集安进境牛羊指定隔离检疫场开工建设。肉牛养殖量增长18%。通化葡萄酒在国际国内大赛上斩获金奖22项,山葡萄酒产区入榜九大中国特色风味食品核心产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入选全省“好景50强”企业11户、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排查,实施帮扶项目208个,吉乡农创园模式在全省推广,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连续位列全省“好”的等次。(施涛)


原文链接:http://www.tonghua.gov.cn/ztzl/nw/nydt/202401/t20240125_6876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