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CG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时评

陈爱国:擦亮“金字招牌”弘扬传统技艺

时间:2023-10-22 来源: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邢台城市精神,正是我们持续创新的精神力量。”日前,在威县老纺车粗布制品有限公司,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技术总监陈爱国指着耳枕、布包、布鞋等手工制品告诉记者,这些出自学员之手的布艺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威县土布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纺线、染线、浆线、牵经、打纬、掏缯、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陈爱国说,20几种色线,经过巧妇的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2000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

  

   威县素有“冀南棉海”之称,威县土布纺织技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爱国2007年发起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保护工作;2009年加入威县老纺车粗布制品有限公司,曾携纺车织机到全国多地参加非遗展演,并多次获奖;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老粗布纺织在很多地方都有,威县老粗布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必须要靠创新。”陈爱国介绍,以传统纺织技艺为基础,不断汇集刺绣、绘画、书法等多种工艺,并持续提升纺织别花技术,才能使老粗布焕发出新风采。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陈爱国为产品注册了王母村商标,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农忙从农、农闲从织,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此外,她还参与成立了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建设了土布博物馆、土布纺织体验馆,让更多人了解粗布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公司产品已拓展到别花、床品、服装、养生布鞋、时尚布包等20多个种类,织出了花鸟鱼虫、书法汉字。今后,我们打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来客既可以学习织布,又可以给棉线染色,体验一回做‘织女’的乐趣。”陈爱国表示,他们要进一步擦亮威县土布纺织这块“金字招牌”,让传统手工艺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返回上一级

  


原文链接:http://nync.xingtai.gov.cn/news_show.aspx?id=625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CG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CG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