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全南:新农人抓“鸡”遇致富

时间:2023-02-06 来源:赣州市农业农村网 作者:佚名 []

  阳春时节,暖风拂面,走进全南县金龙镇水口村的一处小山岭,三五成群的鸡在“引吭高歌”,叫醒了沉睡的山村,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勃勃生机。

  水口村村民黄社妹正在养鸡场里忙碌,只见他背着一袋玉米边丢边“咕咕”地叫着,成百上千只毛色鲜亮的“跑地鸡”从四处跑来啄食。不同于产业化的养殖生产线,这些鸡自由地在山坡上跑来跑去,吃的是青草和玉米,因此得名“跑地鸡”。

  “我养的鸡生长环境好,吃的是玉米、虫子、野草,大家可以放心购买!”这批“跑地鸡”可以上市出售时,黄社妹给正在啄食的“跑地鸡”拍了段短视频发到网上,虽然内容简单,制作也难称精良,但朴实的画面和溢出屏幕的“土味”,引来网友纷纷下单,短短几天就销售了100多只。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在全南各乡村,越来越多年轻人像黄社妹一样成为触网“新农人”。

  回乡创业前,黄社妹在外省家具厂打工,由于无法照顾小孩,父母又年迈,看到乡村振兴大有前景,他便决定辞职回乡创业。返乡后,他申请了产业信贷通贷款5万元,并与同学在县城开了一家饲料店。经营过程中,黄社妹发现绿色、环保、生态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想到老家水口村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发展生态养殖很有奔头,黄社妹便萌生了养殖“跑地鸡”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在自己家的山地和流转的山下10亩土地进行养殖。搭鸡舍、圈围栏,一切准备就绪,他购买了1000只鸡苗,可是没有经验,不到2个月,只存活了30只,栽了一个大跟头。

  功夫不负“新农人”。栽了跟头的黄社妹不服输。他开始在网上学习养殖管理、防疫防病等养殖技术,还四处请教有经验的养殖户。第二次,黄社妹又购买了1000只鸡苗,搭建温室,还请“土专家”现场指导。终于,这次存活了800多只。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黄社妹决定扩大规模,自己孵化鸡苗,做到一年四季不断货。如今,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专业户”和“土专家”,一年养殖“跑地鸡”10000多只,实现年纯收入20多万元。

  鸡养好了,如何卖出去又是一大难题。通过生态养殖方式喂养出来的“跑地鸡”肉质吃起来有嚼劲,味道更香,黄社妹结合这些特点,向本地特色餐饮店推介宣传,拿到了不少客户订单。可是,要大批量卖掉这些“跑地鸡”还是令他头痛。

  随着全南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推进,驻村干部鼓励黄社妹“充电”,参加电商培训,通过线上渠道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深度触网后的他迅速进入角色,很快学会了通过抖音直播、微信、快手等平台直接打通市场,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他养的“跑地鸡”名声更响了,也卖得更远了。村民们纷纷向他讨教,也开始养殖“跑地鸡”,一同鼓起了“钱袋子”。

  如今,像黄社妹这样的“新农人”正不断涌现,“网红”农产品不断催生。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互联网为农业发展赋能,“一根网线”连两端,一端系着广阔乡村,一端连接巨大市场,让全南越来越多村民搭上数字致富“快车”,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原文链接:http://ny.ganzhou.gov.cn/gznw/c101021/202204/263236e5c00541d69493797d249093f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