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要有根
从“柞水木耳”到“大同黄花”,近年来在农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产业园区,调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提供根本遵循。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作为社会发展的地理空间和物质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既是对我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表述,也是对我国多样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概括。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到江汉平原,从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从黑土地、黄土地到红土地,从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形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特色农业的自然之根。把这个“根”留住、扎牢,就要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乡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农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最懂农业,土生土长的劳动者最了解自己这一方水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农情,在引导资本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同时,使农户更好地参与收益共享,从生产种植到加工物流,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要因地制宜,促进广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特别是要保护、发掘、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乡土人才、乡土物产真正“富”乡土。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文化。凝聚了生产者心血和消费者情感的土特产,既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乡土乡愁的精神需求。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从故乡的一袋米面到一瓶白酒黄酒、一盒红茶绿茶,从一方丝绸、刺绣到一块蜡染,从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到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
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亿万种土特产的涓涓细流,汇聚起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洪流。
附件下载
0">
相关信息
原文链接:http://smsnyj.sm.gov.cn/ztzl/xczx/202301/t20230118_187406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2025-08-15
- 王建球赴石门、南县、...2025-08-14
- 张金龙讲授深入贯彻中...2025-08-13
- 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2025-08-12
- 2025年河北省畜牧...2025-08-11
- 金汇江同志深入天津农...2025-08-08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第8...2025-08-07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2025-08-15
- 王建球赴石门、南县、...2025-08-14
- 张金龙讲授深入贯彻中...2025-08-13
- 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2025-08-12
- 2025年河北省畜牧...2025-08-11
- 金汇江同志深入天津农...2025-08-08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第8...2025-08-07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