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荆门市2021年春夏播生产意见

时间:2022-12-25 来源:荆门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当前正值春耕春播生产关键时期,为提早谋划,科学指导各地开展春播生产,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现提出如下春夏播生产意见。

  一、任务目标

  (一)春夏播种植目标:2021年,全市春夏播计划种植590万亩。其中,早稻种植6.2万亩;中稻(含再生稻)369.9万亩;晚稻6.6万亩;玉米77.7万亩;大豆48.5万亩;花生25.8万亩;春(夏)播蔬菜40万亩。(详见附表1)

  (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目标:全市计划以10种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重点,推广高效生态农业面积200万亩,其中“水稻+”绿色节本增效模式130万亩。(推广计划见附表2)

  (三)农业绿色发展目标: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与农膜回收处理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布局。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在京山、沙洋、钟祥等产粮大县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打造三个5万亩示范区及一批千亩示范片,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鼓励水稻主产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二是扩大经作比重。因地制宜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打造高效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道地药园等“四园”10万亩。三是调整种植结构。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开展种养结合模式试点,积极开发加工型早籼稻、青贮玉米等专用型农产品。构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结构,围绕大洪山和荆山余脉打造食用菌板块,围绕汉江沿线建设打造露地冷凉蔬菜板块;围绕旧口砂梨、漳河柑橘、屈家岭黄桃打造果树优势板块,建设城郊设施蔬菜基地5万亩。

  (二)推广高效生态技术模式。立足“一区一圈三带”总体规划,加快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一是推广“三减三提升”生态种养模式。在畜禽养殖基地有条件的周边建立“猪-沼-菜(果、渔)”、“牛-菇-稻(菜、果)”、“稻鸭”等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在8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区,因地制宜发展“稻-鱼”、“稻-虾”等渔粮双增示范基地,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在城郊设施基地发展休闲观光采摘、科普展示培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综合效益提升。二是推进技术集成攻关和示范推广。将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集成技术示范贯穿于春夏播生产各环节,做好互联网+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机械化育插秧、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等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推广水稻集中育秧、“一种两收”、蔬菜集约化育苗、粮经饲统筹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扩大生物质秧盘育秧、生物全降解地膜覆盖的示范面积,建设一批“两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打造高效生态示范样板。依托江汉平原单双季稻优势产业板块和鄂中丘陵优质中稻产业板块,继续推进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发展避灾农业、高效农业、定制农业、净水农业,将高效生态示范田打造成技术集成应用的样板。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打造“三品”农业为抓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开展现代种业提升行动。依托“515”院士专家服务团队技术力量,在京山建立鄂中5号、鉴真2号等高档常规优质稻品种的“三圃”生产和原种繁育基地3000亩,力争全年优质品种种植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作用,大力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生产性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继续落实各项优惠支持政策,加强银企对接、农业保险,支持有实力的主体参与承接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项目。三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一袋米”工程,鼓励国宝桥米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向“高、精、尖”方向纵深发展,打造一批优质粮食产业化基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春夏播生产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要科学制定春播生产计划、实施方案,分区域、分作物,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田块,落实到人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要通过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营造良好氛围,迅速掀起春耕春播的热潮。

  (二)做好农资保障。针对春播农资个别品种存在的供应偏紧,价格波动情况,各地要联合相关部门做好紧缺品种的调剂调运,切实加强农资供应保障。要聚焦种子、农药、肥料3类春耕急需必备物资,全面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大绿色安全投入品的推广应用。

  (三)强化技术服务。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深入细致的查苗情、病虫情、墒情,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要配合省、市巡回专家组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在重要农时节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培训,要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展基层科技服务工作。

  附表:1、荆门市2021年春夏播生产计划表

  2、荆门市2021年高效生态农业及“水稻+”绿色节本增效模式推广计划分解表

  

  附表1

  

  荆门市2021年春夏播生产计划表
(单位:万亩)

  类别

  荆门市

  沙洋县

  京山市

  钟祥市

  东宝区

  掇刀区

  漳河新区

  屈家岭管理区

  沙洋监狱管理局

  沙洋强戒所

  春夏播总面积

  590.0

  152.1

  125.3

  189.5

  30.2

  25.9

  8.6

  5.5

  15.9

  1.3

  一、粮食

  511.4

  133.2

  117.7

  174.9

  28.2

  23.8

  8.1

  5.1

  15.9

  1.3

  1.早稻

  6.2

  0.5

  5.7

  0.0

  0.0

  0.0

  0.0

  0.0

  0.0

  0.0

  2.中稻含再生稻

  369.9

  118.2

  78.3

  101.9

  23.3

  21.9

  7.0

  0.0

  13.7

  0.6

  3.晚稻

  6.6

  0.6

  6.0








  4.玉米

  77.7

  6.4

  17.7

  42.1

  4.7

  1.5

  1.0

  3.8

  0.2

  0.2

  5.大豆

  48.5

  7.2

  8.0

  29.1

  0.2

  0.3

  0.0

  1.2

  2.0

  0.5

  6.薯类及其它

  2.5

  0.3

  2.0

  1.8

  0.0

  0.1

  0.1

  0.1



  二、棉花

  6.0

  1.6

  1.3

  2.9

  0.2

  0.0

  0.0

  0.0



  三、油料

  32.6

  9.8

  6.3

  11.7

  1.8

  2.1

  0.5

  0.4



  1.花生

  25.8

  7.9

  3.7

  10.4

  1.2

  2.0

  0.5

  0.1



  四、蔬菜

  40.0

  7.8

  8

  14.1

  3.4

  2.7

  1.1

  0.9

  1.5

  0.5

  附表2

  荆门市2021年高效生态农业及“水稻+”绿色节本增效模式推广计划分解表

  (单位:万亩)

  

  单 位

  高效生态农业推广计划面积

  “水稻+”绿色节本增效模式推广计划面积

  荆门市

  200

  130

  京山县

  52

  30

  沙洋县

  53

  30

  钟祥市

  55

  30

  东宝区

  12

  15

  掇刀区

  13

  15

  漳河新区

  5

  5

  屈家岭管理区

  10

  5

  


原文链接:http://nyncj.jingmen.gov.cn/art/2021/4/6/art_11126_7749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