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保护共同农业遗产 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25 来源:赣州市农业农村网 作者:佚名 []

  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召开,习近平主席专程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并向世界发出了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中国是农耕历史最悠久、农耕文化最丰富、农耕智慧保存最完整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发掘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方面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以来,中国一直是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功实践者。目前我国已有18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量居世界之首,成为点亮世界农业文明的璀璨明珠,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尽管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依然存在一些短板,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发掘不深入等。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不少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发掘不够,造成社会认可度不高、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发展是最好的保护。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所强调,“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供人怀旧的文物和标本,而是活跃在大漠旷野间会“呼吸”的活态的生命体。必须着眼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培育遗产地新业态,夯实遗产地产业基础,激活遗产地文化根脉,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千年农遗在新时代彰显出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

  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民几十代人、甚至几百代人留下来的,他们才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实践者。只有激发遗产地农民积极性并确保遗产地农民能真正受益,才能守住农业文化遗产的根与魂,激发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内生动力。因此,遗产地要注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持续为农民提供生计,扶持小农户拓展增收空间,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守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参与感。

  携手才能前进,合作才能共赢。农业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期待着,以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召开为新的起点,全球共同携起手来,不断推进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务实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汇聚更多更强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ganzhou.gov.cn/gznw/c101019/202207/dc3a8d4e847a445eba7ef456f2a05fc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