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淮北市2019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时间:2022-12-24 来源: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上下联动,依法规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初,我市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改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当年底,全市306个涉农村(居)基本完成“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权量化”3个环节。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再次做出部署,要求“到2019年要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数达到40%以上”。我市积极响应,自我加压,明确我市的目标任务是: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6月底,我市已有193个涉农村(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占可实施改革村数的63.07%,量化集体资产5.25亿元,确认股民59.23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进。市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负责改革各项工作。县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制定出台《淮北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改革有序进行。

  (二)以试点为先导,坚持精准施策。2016年,试点首先在双楼等4个村开展。经评估,双楼村集体总资产3454.87万元,共折股量化7413股,颁发股权证4760本,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2017年试点村增加到12个。通过试点,为全市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径,集聚了方法,积累了经验。 2018年,改革工作在全市306个涉农村(居)全面展开。改革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对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着力抓资产量化和股份合作,全市有193个涉农村(居)实现了“资源变资产”,量化集体资产5.25亿元。对没有集体经营性资产,但土地流转面积大,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动员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按面积量化到人、登记发证到户,农民按股分红”的模式,实现“农民变股东”。对既没有集体经营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又没有产业项目的村,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设立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确权确股不确股值”的方式。

  (三)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重点突破。采取会议发动、集中座谈、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营造改革浓厚氛围,从而解决部分基层干部不愿改、部分群众不配合改的实际难题;市财政预算安排经费180万元用于产权制度改革,化解了工作经费难筹措的问题;我市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纳入各县区年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解决了工作难协调的问题。始终把握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权量化三个重点。经清查核实,全市资产总额31.7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9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24.77亿元;集体土地面积339.17万亩。在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坚持从宽界定,全市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3.1万人。在股权量化上,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一村一策、公平合理”的原则,在全市成立的193个经济组织中设立人口股、农龄股、贡献股等,采用“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模式,减少利益冲突,降低管理成本。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初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摸清了集体资产家底。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详细底子,全市共核实资产总额31.7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9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24.77亿元;资金7.54亿元(货币资金5.11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339.17万亩,农用地面积279.01万亩,建设用地53.80万亩,未利用地6.35万亩。建立了“三资”台账,完善了我市“三资管理系统”,将集体所有资产据实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是增加了农民资产性收入。我市渠沟镇钟楼村通过集体统一流转土地1594.5亩,并以村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使村民既有股份分红,又在入股企业有工资收入,村民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既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使村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双楼村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建成占地5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成为大家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购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股份制改革进展不平衡,运作方式不尽规范。区位优势明显的“城中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性资产,改革推进工作较为顺利;有一定的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村,只完成清产核资,成立组织,村集体资产却未配股到个人,股份制改革不彻底;经营性资产较少的村,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并注册成立组织,但没有实际上的股份制改革。

  2、改革措施不配套,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股改前,集体资产由村委会管理运营,可以享受减免税政策,而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后,由于现有的针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法规、政策不能完全适用于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后增加的税费问题是困扰经济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了农村产权改革的推进。

  3、基层农经体系薄弱,工作力不从心。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主要依靠基层农经人员,当前,我市基层农经体系不健全,特别是镇办一级未设农经站,没有形成稳定的农经工作队伍,农经工作多为其他人员兼任,事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对改革的推进产生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抓好宣传发动,抓好责任落实和督导检查,集中精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验收工作,全力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整市推进工作,扩大改革成果的应用,力争年底圆满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s://ny.huaibei.gov.cn/zwgk/public/60/181220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