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2021年第10期]——实施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 守牢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时间:2022-12-24 来源: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工作动态】

  

  实施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

  守牢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蒋向荣同志在全市“保安全,迎华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十万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工作推进会精神,部署实施“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部署今年及“十四五”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午,大家观摩了姜堰的3个现场:一个是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场,食用菌企业,从标准化、绿色化、生态化生产,到合格证打印,全程追溯,还有,能消化3万亩的秸秆,这是秸秆的好去处,是对我们的启发;第二个看的冯庄现代渔业产业园,也是全程标准化生产,通过对鱼塘生态化改造,特别是尾水治理,维护水质安全;再一个就是看了姜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监管站建设。刚才,兴化农业农村局、黄桥镇、西来原等3家单位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今天在姜堰召开现场会,姜堰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在4月份全省现场推进会上,姜堰农业农村局和俞垛绿色水乡养殖合作社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下面,根据这次会议的主题,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合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落实“惠农十条”稳产保供措施,坚持保供给与提质量两手抓、两手硬,圆满完成年度重点任务。全年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 %以上,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入网生产主体达1989家,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3.7%、居全省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是强化风险管控,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狠抓风险隐患排查筛查,落实源头管控措施。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全市农产品抽检定量检测数量超过每千人1批次,完成市级定量抽检1038批次,合格率为99.23%;完成蔬菜速测24.63万批次,合格率为99.99%。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提示,推动从源头解决问题。加强投入品源头管控。深入推进农药使用减量、兽用抗菌药减量行动,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全市农药、化肥使用量较2019年分别下降2.07%和1.48%。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系,督促指导各市(区)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飞行检查,完善早发现、早控制、早报告、早处置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是推进示范建设,构建全域全程全员监管格局。以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加强示范引导,落实属地责任,推动全程追溯。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全市累计创建成功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家(姜堰区、高港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家(泰兴市、靖江市;兴化市创建中,2021年迎接省级验收),省级以上农安县创建比例达83.3%。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积极推进“两品一标一基地”增量提质工作,全市现有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企业133家、绿色食品270个,有机农产品企业8家、有机农产品18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家、总面积82.5万亩;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3个、总面积80.6万亩。兴化大闸蟹、溱湖簖蟹分别获批实施国家、省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0年组织制定18项市级地方标准,实施3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稳步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市农业农村局与市食安办、市场监管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衔接机制;支持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入网开展追溯管理,全市累计打印追溯标签202.33万张次。

  三是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不断丰富执法监管模式。以有效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为落脚点,抓实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信用监管。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分级组织宣传培训,建立奖补引导机制,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并将合格证开具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合格证已经成为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质量安全的“新名片”、进入市场的“优惠券”。2020年以来全市开具合格证159.08万张,其中二码合一合格证140.25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达287.48万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全市出动监管执法人员5097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4297家次,开展监督抽查655批次,查处问题21起,行政执法案件19件。农产品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启动建立电子信用档案,有1894家主体建档。

  四是健全三个体系,提升监管能力。以“网格化+精准监管”为抓手,推进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夯实监管基础。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进一步丰富网格化监管内容,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提升行动,评定了21家四星级乡镇、59家三星级乡镇。检测体系保持稳定。通过“双认证”的5家农产品质检机构全部通过复评审,乡镇快检的条件和能力继续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各市(区)顺利推进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乡镇综合执法局已经组建。我们市本级的执法支队也已经组建运作。

  一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牢牢守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并以亮丽的高质量发展指标成绩单: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综合指数全省第三、确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示范建设、考核实绩、合格率水平、工作创新上始终处于全省前列,为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起点新征程,精心谋划好“十四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首先必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务。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和推进新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主旋律,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品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向质量要效益,以质量求发展,让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看得见、质量有保证。今年省高质量考核有调整,乡村振兴实绩评估,分值提高到8分,里面只分了15个指标,绿色优质农产品还在其中,而且所占分值不小。乡村振兴考核达到8分,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有责任感、有压力,又有自豪感。要坚守安全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农业产业和生态的“护身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容乐观。从国内曝光的事件来看,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北青县“瘦肉精羊”问题,发生情况后,我们立即组织了瘦肉精的检测,所幸的是没有发现瘦肉精羊的问题。去年曝光的是山东即墨海参问题。最近媒体又曝光了“泡药沃柑”“漂白山药”,这给我们反复敲响警钟。从我市地产农产品抽检情况来看,仍存在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禽蛋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说明我们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教育还有疏漏,要引起警惕。从面上产业发展状况看,我市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左右。对上述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本着“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理念,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着重堵漏洞、强弱项、补短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不给产业发展埋雷,不给社会稳定添乱。特别是现在,更是特殊时期,面临建党100周年,今天会议主题就是“保安全、迎华诞”。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把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各级一把手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统筹协调,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针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十四五”期间,全市要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着力推动“五个一”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本质安全水平。

  一要健全一套体系。加快构建稻米、河蟹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绿色种养殖技术、产品分等分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制修订进度,加快芋头、荷藕、菱角等小宗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数据库,加强标准宣贯,全面推行按标生产。推动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清单,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监管责任和工作内容,推动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推动实现监管工作清单化管理。

  二要织密一张网络。推动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积极探索委托监管、指定监管、派驻监管等新模式,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推动“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提档升级,推动市级监管力量向风险区域、关键节点倾斜,逐步将所有生产者纳入监管对象,推动全域监管。全面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健全大数据支撑体系,织密信息化、网格化监管网络,切实管好1-2%的风险隐患,实现“网格化+精准监管”效能新提升。今年要确保兴化市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验收,海陵区要加快创建。

  三要打通一条链条。要在全程监管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监管信息向下延伸。以“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为引领,协同推进农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追溯管理、合格证制度与精准监管,积极探索收储运主体监管有效机制,构建以追溯为纽带的农产品全过程大数据管理体系,推动监管各项工作融合发展。要在产销对接、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合力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管、销全产业链管理,引导形成优质优价的科学消费观。

  四要守住一个底线。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本质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底线。加快风险预警监测和评估能力建设,推动省市县例行监测抽样任务统筹管理、总量控制,强化风险结果预警分析与应用,切实发挥风险评估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大特色、认证农产品专项风险监测评估和品质检验检测力度,引导开展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鉴定,推广便携、精准、快捷、低成本的速测技术和设备。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增强监督抽查的靶向性,健全市、县两级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五要巩固一支队伍。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推动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才纳入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保障。加快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健全村级协管员队伍,建立规模生产主体内控员队伍,鼓励发展一批农产品质量服务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推动形成以市县乡监管人员为基础,以村级协管员、企业内控员、社会监督员等第三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体系。黄桥镇协管员队伍年轻化、高学历,便于运用手机APP实时移动监管。

  三、以实施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省里对入网监管行动高度重视,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列入了省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省级食品安全考核。省里面分配给我们的任务是7000家,我们商量下来,增加到10000家,这个数量是可以完成的,是按照所有登记主体3万多家的不到三分之一来下任务的。刚才西来原讲了,用了合格证、二维码,尝到了甜头。我们要通过宣传和服务,让主体接受。各市(区)要高度重视,对照方案要求及时分解落实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加强措施保障,通过主体入网工作,促进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监管全覆盖、产品追溯全覆盖、农事电子档案管理全覆盖、信用管理全覆盖。重点在六个方面抓好推进:

  (一)提升主体发展质量。大力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小农户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各级要牢牢树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主体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既要管好主体发展质量,又要管好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要把好新型经营主体认定扶持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认定过程中,要把产品质量作为底线和前置条件,把入网追溯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支持项目的绩效评价内容。第二,要把好入网主体名录核查关,按照主体入网操作指南,将全市登记在册并正常运行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省定种养殖大户、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者、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范围内的规模主体,全部入网注册,同时对原有入网主体信息进行核对完善。其他农产品生产者、收储运主体等原则上也要纳入平台管理,确保监管全覆盖。第三,要把好任务完成实绩考评关,各地要按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强化督查检查,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各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做好统筹协调。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绩,按照各地开具使用合格证和追溯码的入网主体数量进行考核。

  (二)推动按标生产。目前,我市农业标准的体系化水平仍然较低,普及程度并不理想,部分产品、有些环节标准短板较为明显。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积极推动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标准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一要抓示范推广。积极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标准化生态建设畜牧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标准化示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切实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质量,指导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规范开具合格证,提高带证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二要抓主体按标生产。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全面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电子化生产记录,配齐质量安全内控员、可追溯出证出码仪器设备等,并带动所属生产基地、社员按标生产。三要抓培训指导。继续开展标准化生产“一品一策”行动,构建特色农产品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标准化业务指导,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轮训工程,将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纳入农民培训课程体系,指导小农户按标生产。

  (三)推动精准化监管。各地要以推动实施“网格化+精准监管”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手段,实施农产品分级分类精准管理。一要强化监管执法,加强日常巡查检查,落实“双随机”检查,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推动监管任务、日常管理、执法监督、绩效管理精准化。强化风险隐患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蔬菜、畜禽、禽蛋、水产品中使用禁用、停用药物及农药兽药隐性添加、生猪私屠滥宰、注水注药等问题,深挖根源,狠抓重点对象、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平均每个市(区)年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不少于3起。二要深化农安县创建和管理,指导支持兴化市、海陵区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已创成的市(区)要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农安县“响亮行动”。开展质量安全信用监管试点,实施入网主体信用管理,定期对出证主体进行信用评价,提升主体质量承诺可信度。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提升,2021年新增10个四星级乡镇,建设10个村级服务站点,将网格化监管体系延伸到村组田头,提升系统履职水平。三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舆情监测和舆情应对工作,指导县级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推动信息化提升。目前省里种植、畜牧、水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尚未完全打通,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信息相对分散,目前我们要依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快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一要强化平台支撑。加强地校合作,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共同组建入网监管行动服务团队,在平台对接、资源整合、应用推广、指导培训等方面,紧密协作,推动泰州成为农产品追溯建设和入网监管行动的高地。二要加强相关业务信息融合。探索“阳光农安”智慧监管模式,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合作,实现跨部门平台衔接和数据联通。三要确保网络安全。实施万家规模主体入网行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业务要求高,任务相当艰巨。各地要完善配套制度,认真落实平台运营和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切实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五)推动优质优价。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必须从生产和销售两端发力,各地要大力推动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着力解决优质不优价这一行业痛点难点。一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品种筛选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二要落实追溯“四挂钩”机制,把农产品质量作为产品推广和销售的生命线,把质量追溯作为优质农产品的“通行证”,推动建立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产品优质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长效机制。三要加强追溯典型培育,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示范推广,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进行宣传,组织开展追溯、合格证等应用主体评选活动,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金字招牌。

  (六)争取政策支持。省里将生产主体入网任务纳入乡村振兴、食品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并安排了财政资金,根据任务数量对各地进行奖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统筹安排、积极争取投入,保障行动的顺利开展。要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重点支持,为宣传培训、主体入网、全程追溯、检测抽查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网格化监管配齐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为监管查验提供高效便捷的速测技术,该拨付的资金要以最快的速度拨付到位,该办的实事和项目要以最大的力度组织实施。

  市安委会部署宣讲安全生产。除了今天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个,夏收农机作业安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一定要布置到乡镇,布置到各个农机合作社,保障农机作业安全、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杜绝农机操作人员疲劳作业,禁止农机载客行为。

  第二个,秸秆禁烧禁抛。希望各地把以往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坚持下去,不要发生着火点,不出现秸秆下河现象。

  第三个,汛期水质安全。上周朱市长专门召开汛期水质安全现场推进会。我们的汛期水质提升行动,农田退水点做水质监测,把数据记录在案。同时我们要负起责任来。第一个措施,农田退水一定要注意时间点、时间段,尽可能错时,汛期来了之后,在田里面、内外三沟里面涵养净化一段时间。第二个措施是解决好农田汛期水质安全问题,水产养殖场池塘一定要改造,要想办法弄回旋池,让尾水在那里净化,同时加强水产投入品的管理。第三个措施是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要防止暴雨时秸秆沤水下河,要推广大功率机械,保证秸秆深翻还田,杜绝使用手扶拖拉机、小功率机械进行还田。第四个措施是种植方式的改变,减少直播稻,推广机插秧,这样退水会滞后一段时间,避免几重因素叠加。最后一条,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特别是暴雨之前,动员家庭农场不要用化学药、化学肥,减少污染源。

  第四个,渔业安全。一是长江十年禁渔,一定要禁得彻底到位。二是船舶,三无船舶全面清理到位,海洋捕捞船舶全部控制或者报废,一定要看死;乡镇的渔业船舶,各地要界定清楚,到底是渔船还是生产船、运输船,一定要想办法重新登记,作为生产、运输船舶。

  今天借这个机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万家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进行布置以外,把其它四项安全工作一并打个招呼,请大家一起努力,真抓实干,履职担当,守牢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局监管处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taizhou.gov.cn/art/2021/5/24/art_32951_30902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