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2021年第25期]——水稻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

时间:2022-12-24 来源: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技术指导】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

  我市水稻正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根据田间监测、品种特性及气象因素综合分析,穗期防控的压力远远大于前几年,稻瘟病存在大流行的风险,稻纵卷叶螟局部呈偏重发生趋势。因此,各地要从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切实履责担当,全力打好水稻穗期防控总体战,要加强组织动员,突出防治重点,分类技术指导,努力夺取秋熟丰产丰收,确保全年粮食目标的实现。

  一、病虫发生趋势

  1、稻瘟病 根据品种、天气和菌源等条件的综合分析,今年稻瘟病存在大流行风险。水稻品种的总体抗病性仍然较差,其中,易感病的南粳9108、南粳5055占水稻总面积的87%以上;据气象预报:8月下旬到9月上旬连续阵雨天气多,与大面积水稻破口期吻合,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危害;田间的菌源量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给稻瘟病提供了适宜的“温床”。一旦爆发流行,将给水稻产量和品质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2、纹枯病 当前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病情已进入盛发期。近期大田普查,平均病穴率9.5%,幅度0~91%;平均病株率2.5%,幅度0~90%,病穴率比去年同期上升86%,田块间差异大。随着水稻进入抽穗以后,群体郁蔽度增高,田间湿度增大,病害发生程度将进一步加重。

  3、稻纵卷叶螟 今年的稻纵卷叶螟迁入晚,发生量一般,蛾峰小,但持续时间长,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去年,大田普查,百穴虫卵量32.6头(粒),幅度0-400头(粒),与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田间虫态复杂,高龄幼虫与卵并存,局部田块虫卵量高。预计六(4)代中等发生趋势,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4、稻飞虱 近期普查,平均百穴混合虫量619头,幅度0~2075头,其中白背飞虱380.75头,幅度0-1667头,褐飞虱零星查见。预计稻飞虱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后期的的迁入量,各地要加强监测,保持高度警惕。

  5、稻曲病 一种气候型病害,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水稻品种抗性、田间菌源、施肥水平和破口抽穗期天气情况。从这几年发生情况来看,我市的主栽品种都为感病品种。穗期如遇低温、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稻曲病流行,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根据目前的天气预报,8月下旬到9月初的天气有利于稻曲病的流行,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防治技术意见

  水稻穗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防病治虫夺丰收最为关键的时期。各地要根据水稻品种、生育进程及病情虫情,坚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把握重点区域、主攻对象和关键时段,科学打好打准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1、防治对策

  防治稻瘟病,坚持主动预防,“破口初期打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齐穗期再防治第二次;防治纹枯病,坚持早治狠治,实行“水控、药治”综合措施;防治飞虱,坚持“治前控后”,严防后期暴发成灾。

  2、总体安排

  水稻破口初期:坚持“随破口随用药”,以预防稻瘟病为重点,一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飞虱。

  为确保有效控制穗颈瘟,必须在破口用药后5-7天,即水稻齐穗期再用药一次,一并防治飞虱,注意查治纵卷叶螟等。

  以上具体用药时间,由各市(区)农业植保部门分类指导。

  3、药剂推荐

  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及相关复配剂;预防稻瘟病,选用三环唑、稻瘟酰胺;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可选用甲氧虫酰肼、四氯虫酰胺、甲维盐、茚虫威及相关复配剂。

  4、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剂量用药,切勿私自加大用量;(2)用足水量,一般植保机械亩用水量不得低于30kg,飞防亩用水量不得低于1.5kg,飞行高度距植株不得高于1.5米,用药后保水3-5天;(3)轮换用药,同一种药剂不宜重复使用,尤其要注意三唑类农药使用的频次和时机,以防止产生药害;(4)用药后5小时内遇中到大雨,雨后须立即补治;(5)注意安全用药,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在上午9点前和下午4点后施药,防止中暑中毒事故发生;(6)药后切勿将田水直接排入河塘中,避免影响水产业;(7)注意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集中回收,不可在田间、埂边随意丢弃,防止污染环境。

  (局种植业处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taizhou.gov.cn/art/2021/11/3/art_32951_31754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