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2022年第16期]——小麦秋冬季杂草防除技术意见

时间:2022-12-24 来源: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技术指导】

  小麦秋冬季杂草防除技术意见

  近年来,由于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收割机跨区远距离作业、除草剂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我市小麦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菵草、看麦娘属、猪殃殃、荠菜等主要杂草的抗药性水平持续上升,对我市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提升杂草防控水平,保证小麦绿色优质生产,有效控制杂草危害,制定本技术意见。

  一、防除策略

  根据《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要求,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封杀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恶性杂草、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重点抓住冬前杂草敏感期,采取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措施为手段,辅以物理、生态等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提高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实现麦田杂草绿色可持续防治的目标。

  坚持化学除草与生态控草相结合。通过调整深翻整地、完善沟渠配套、轮作休耕等措施,清除田埂和沟渠杂草,发挥生态控草作用,降低麦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

  坚持土壤封闭与茎叶喷雾相结合。小麦播后苗前及时开展土壤封闭除草,在用药时间上争取主动,将大部分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 减轻后期茎叶喷雾处理的压力,同时也有效延缓了麦田杂草抗药性发展。

  坚持科学用药与减量增效相结合。结合“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强化麦田杂草防除技术宣传和培训,推广减量施药技术,根据田间草龄草相,选择高效安全对路的除草剂品种,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确保小麦安全、控草效果明显。

  二、技术措施

  根据小麦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杂草发生种类及特点等,发挥生态控草作用,科学开展化学除草,提高杂草防控效果。

  1、农业控草

  通过对麦种调入和调出检疫,检查其中是否夹带杂草种子。推广使用合格的商品种子,剔除混杂在小麦种子内的杂草种子,减少杂草种源。开展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完善田间沟系配套,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培育壮苗压草,减轻杂草发生危害。

  2、生态控草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或深旋)整地,将散落于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翻埋于土壤深层,使杂草种子无法萌发出苗,同时适时清除田埂、沟渠边、路边杂草,降低麦田杂草发生基数,有效减轻伴生杂草的危害。

  3、化除除草

  麦田化学除草要坚持以“土壤封闭为核心、茎叶处理为辅助”的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土壤封闭除草技术。

  土壤封闭处理:在小麦播后苗前,可使用氟噻草胺、异丙隆、丙草胺、吡氟酰草胺、氟吡酰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用水量要适当加大,每亩用水量30~40 kg。

  “封杀”结合:在小麦齐苗期,使用具有“封杀”双重作用的除草剂,如氟噻·吡酰·呋、吡酰·异丙隆、异隆·丙·氯吡等,进行“封杀”一次性除草。既可防除未出土的杂草,也能控制刚出苗的杂草,省工省药。

  茎叶处理:小麦3~5叶期,根据田间残留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品种,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氟唑·炔草酯、唑啉·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异丙隆、氟唑·异丙隆、环吡·异丙隆等药剂进行防除;以阔叶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2甲·双氟、唑草·苯磺隆、苯唑·2甲钠、双氟·唑草酮、双氟·氟氯酯、啶磺·氟氯酯、氟吡·双唑酮、氟吡·双氟等药剂进行防除。

  三、注意事项

  1、要根据田间草相,合理选择对路除草剂,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交替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2、冬前土壤封闭田间干旱时,可通过人工造墒或加大用水量提高土壤封闭效果,封闭用药后土表不能积水。

  3、冬前茎叶处理施药,宜在小麦3叶1心后,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间、晴天无风且日平均气温不低于5℃时用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4、异丙隆、甲基二磺隆、二磺·甲碘隆、唑草·苯磺隆等在强寒流前后用药易导致小麦冻害,尤其要避开第一次强寒流前后1周内用药。炔草酯、唑啉草酯等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易产生药害。苯醚甲环唑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时易产生药害。

  5、大、元麦田禁用精噁唑禾草灵、唑啉·炔草酯等,麦田严禁使用绿磺隆、甲磺隆及其复配剂

  6、用药结束后,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请勿随意丢弃。

  

  

  (市植保植检站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taizhou.gov.cn/art/2022/12/23/art_32951_34191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