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发布《冬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2-12-24 来源: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细菌性疾病:

  1.竖鳞病

  竖鳞病主要危害鲫鱼、鲤鱼、草鱼,各种规格的鱼体均可发生。该病主要流行于春季,在高密度池塘养殖条件下,冬季也时有发生。当水体浑浊、水质差、鱼体皮肤受伤时最易感染此病。患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离群独游,体表粗糙,鳍条基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积水。鳞片竖立,鳞囊水肿,鳞片基部皮肤发红,鳞片易脱落。诊断时注意与鱼波豆虫引起的竖鳞加以区分。

  防治方法:(1)入冬后尽量不要拉网动鱼,以免造成鱼体受伤,动鱼后及时消毒;(2)使用国家规定的抗菌药物拌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5天;(3)使用碘制剂全池消毒,连用2次。

  2.鲢鳙细菌性出血病

  该病是鲢鳙除寄生虫外较容易患的细菌性疾病,危害大,死亡率高。患病鲢鳙全身性出血,体表可见下颌、眼眶、鳃盖、鳍条基部、皮肤等处发红出血,肛门红肿。解剖可见腹腔积水、肾脏、脾脏充血肿大,肠黏膜充血。

  防治方法:(1)调节水质,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特别是温度剧烈变化期间容易引起水质变化;(2)拉网、卖鱼、转池等操作尽量减少鱼体损伤,过后及时消毒;(3)发病池塘全池使用较温和的碘制剂杀菌消毒,连用2-3次。

  真菌疾病:

  1.水霉病

  冬季水温13-18℃时,水霉菌繁殖最旺盛,随着水温升高而繁殖力减弱。当鱼体因拉网操作等导致皮肤受伤后,水霉菌丝附在鱼体的损伤处,水温适宜时水霉菌开始繁殖。感染初期,菌丝入侵伤口,肉眼难以分辨。当肉眼可见白色絮状物时,菌丝已深入肌肉,难以自愈,最终导致鱼体瘦弱而死亡。水霉病主要在冬季、初春流行较多,对鱼种和成鱼都有较大的危害。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体表损伤相关,预防该病主要是避免鱼体表受伤。

  防治方法:(1)越冬前做好养殖动物的保健工作,增强鱼体体质;(2)需要越冬的池塘,降温后不要再拉网,防止鱼体受伤;(3)保持水体肥度,防止水体过于清瘦;(4)降温前加深水位,提高水体稳定性,防止鱼体因低温冻伤而感染水霉;(5)已经发生水霉的池塘,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杀灭水霉,促进伤口愈合;之后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止鱼体细菌感染。

  2.鳃霉病

  各种淡水鱼均可被感染,常见于草鱼、鲤鱼、黄颡鱼等。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可见鳃丝上附着的真菌菌丝,鳃丝淤血或缺血,呈花鳃状。严重时病灶处鳃丝缺损,鳃丝发白,鱼体失血。

  防治方法:(1)防治方法同水霉病;(2)注意池塘溶氧量,应保持较高的溶氧,防止鳃丝损伤的鱼发生缺氧死亡。

  寄生虫疾病:

  小瓜虫病

  小瓜虫寄生在鱼体鳃、皮肤、鳍条等处,后期肉眼可见密集白色小斑点,白点遍布全身,又称白点病。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胞囊期。小瓜虫主要感染各类淡水鱼,尤其是对鱼苗、鱼种和无鳞鱼危害最为严重。小瓜虫在冬季低温期一般不易流行,但密度高、鱼体体质弱的池塘也会大面积被感染。病鱼游动迟缓,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最终导致死亡。刮取体表小白点在光学显微镜下见褐色球形胞囊,四周布满纤毛,不断运动,中间有一马蹄形白色核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1)小瓜虫难以用药物完全杀灭,尤其是寄生到真皮层的胞囊,以预防为主。在鱼没完全停食前,投喂优质饲料,增强鱼的体质和抵抗力。(2)苦楝皮、苦参、槟榔等中草药具有驱虫的作用,可全池泼洒使虫体脱落到水中,配合杀虫剂使用;(3)辣椒生姜法对小瓜虫裂殖体阶段有一定效果,而对滋养体阶段的杀灭效果不明显。

  其他疾病:

  冻伤

  每年秋末到春初,大部分地区会有寒潮侵袭,剧烈的降温会使池塘水温快速下降,给池塘水质和养殖动物带来很大的影响。池塘微生物大量死亡,透明度增加。尤其当外界环境温度迅速下降至5℃以下时,养殖鱼类就会出现被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如不能做好防护措施,冻伤的鱼容易被细菌、真菌感染,开春容易出现大规模死亡。

  防治方法:(1)强化培育。鱼类的体质在应对低温天气时是很重要的,直接关乎到其抗寒能力,所以在进入冬天之前,无论是育苗还是成鱼,都要仔细精细饲养增强鱼体体质。(2)加深水位,提高水体稳定性。降温前将池水提高到2m以上,为鱼体提供御寒场所。同时能增加水体缓冲能力,维持水质的稳定。(3)当鱼体发生冻伤时,及时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继发感染。

  


原文链接:http://nyncj.taizhou.gov.cn/art/2022/12/16/art_32930_34387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