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淮安市水稻高温热害防范意见

时间:2022-12-24 来源: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淮安市水稻高温热害防范意见

  淮安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协作组

  7月4日-8月7日,全市多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高温日数15天左右,日均温高达 30℃。8 月 2 日起开启新一轮持续性高温,日最高气温均在 35~39℃之间。预计本轮高温将持续至 8 月下旬初期,高温强度将进一步加强,为 1961 年以来罕见,16 日前后淮北地区有雷阵雨天气,气温将阶段性回落。

  7 月25 日以来,淮安水稻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部分手栽稻及机插早熟粳稻即将进入破口期,水稻对高温越来越敏感。水稻倒2叶期后遇持续38℃以上高温,容易引起部分颖花退化,尤其是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持续 35℃以上高温有可能显著降低结实率。因此,应加强高温热害预防,及时对水稻高温热害田块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一、水稻高温热害预防措施

  1、以水调温,改善稻田小气候。持续高温,田间水分蒸腾量大、失水快,应及时灌溉,保持一定水层,弥补水分损失,有条件的可日灌夜排,降低水稻冠层、叶片及穗部的温度,保障水稻正常幼穗分化和扬花授粉。对已抽穗或进入灌浆期的田块应当立即灌深水,一般田间灌水深8厘米左右,可使穗层气温降低0.8°C,相对湿度增12%,从而减轻高温对水稻花器和光合器官的直接损害。

  2、追施氮肥,延迟抽穗时间。对处于孕穗末期的水稻,根据天气预报,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延迟水稻抽穗时间,避开高温热害。

  3、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高温能力。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每亩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150 -200克,外加旱地龙、美洲星等营养液肥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可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4、喷施调节物质,预防或减轻高温热害。如喷施水杨酸、芸苔素内酯、S-诱抗素、茉莉酸甲酯、二氢卟吩铁、复硝酸钠、黄腐酸钾等调节产品,既能降温增湿又可增强水稻对高温抗性,减少颖花退化,减少空瘪粒,增加粒重。

  二、高温热害的补救措施

  针对受害但未绝收的田块,要切实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通过有效管理可减少秕粒、增加粒重,最终获得一定产量。

  1、浅水湿润灌溉防灾害加剧。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收获前7-10天断水为宜,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也可保证稻米品质。

  2、叶面喷肥缓解高温影响。叶色深有利于降低水稻体温,从而降低高温危害。对于还未施用促花肥的田块,尽快施用速效氮肥作为促花肥,促使叶色尽快转深;对于已经施用促花肥的田块,在叶龄余数2-3叶期的粳稻,可以根据叶色增施尿素5公斤/亩。对于叶龄余数少于1叶的水稻,暂时不施肥,注意做好水分管理。对于叶龄余数2~1叶的杂交籼稻亦可补施尿素2.5~3.0公斤/亩。

  3、追施粒肥增加粒重。对孕穗期受高热影响,8月下旬抽穗扬花的中熟品种,结实率一般可能要略低常年,这部分田块占一季中稻的大头,虽受灾较轻但也要加强后期管理。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于破口期前后亩追施尿素2-3公斤,也可采取根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办法,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产量。

  4、改种其他作物。对于高温危害严重,产量极低的稻田应改种其它作物,如蔬菜、红(绿)豆、秋荞麦、马铃薯、鲜食玉米等生育期较短的粮经作物,便于及时开展油菜、小麦等作物的冬种工作。

  


原文链接:http://nyncj.huaian.gov.cn/col/12169_854713/art/16592832/1660119757741tNAR8rdZ.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