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全市晚播小麦生产技术意见

时间:2022-12-24 来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受恶劣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我市小麦播种进度迟缓。据农情调度,截至11月20日,全市小麦播种面积仅为40.4万亩,占比40.1%。当前“小雪”已过,加快小麦播种进度迫在眉睫。晚播小麦由于苗小根浅,越冬前植株体内营养积累偏少,抵御寒潮降温能力下降,加之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偏少,容易造成群体不足。针对今年气象特点和生产形势,现制定以“四补一促”为重点的晚播小麦应变栽培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科学选种,以种补晚

  选好品种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前提条件。超过适宜播期后,在保证安全越冬前提下,选用相对早熟的高产品种,适当缩短通过春化时间,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

  二、增加播量,以密补晚

  独杆栽培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关键措施。增加播量应既要保证达到品种高产的适宜亩穗数,又要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减产。错过适宜播期,一般每迟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原则上不宜超过适宜亩穗数。

  三、提高质量,以好补晚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重要基础。“七分种、三分种”,各地在抢抓秋播进度的同时,务必要高度重视秋播质量,切忌盲目提高播种数量而忽视播种质量,前茬稻秸秆要做好碎草匀铺,努力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真正做到“以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

  四、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麦收胎里富”。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适时施肥,促弱转壮。

  五、加强田管,以促为主

  促控结合、以促为主,抓好晚播麦田间管理。根据天气条件,认真做好冬前杂草化学封控。高质量高标准开好麦田沟系,努力做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托起”。力争冬前达到每亩30万亩左右的苗数,通过控制越冬和返青期的低效和无效生产,施好施足穗肥攻大穗。

  面对不利的秋播实际,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因地制宜、踏田指导,努力指导农户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晚播小麦的生产水平,应种尽种、晚中争早,夯实明年夏粮丰产基础。

   

  

  


原文链接:http://nyncj.suzhou.gov.cn/nlj/ywdt/202211/3f9f5598bb7e4c52b8011ee2ad23d66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