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

返乡“新农人”张东升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并稳步扩大产业规模

时间:2022-12-13 来源:洛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21日一早,冒着蒙蒙细雨,新安县旭峰果园负责人张东升穿梭在黄桃园中,细细查看土壤状况:“前几天刚刚施了500多吨有机肥,趁冬天提高肥力!”

  这片位于新安县南李村镇林庄村的果园占地面积达200亩,是37岁的“新农人”张东升返乡创业多年的“成绩单”,也记录着他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产业带头人的辛苦与付出。“刚开始只流转了20多亩土地,因为当时全县还没有种黄桃的先例,我也怕种不好。”张东升说,自己的父母就是果农,种了一辈子的水蜜桃,可大部分时间还是看天吃饭,“要想让传统的林果业提质增效,得先从品种改良上下功夫”。

  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刚创业的前几年,张东升一茬茬地往果园投资,陆续引进黄桃、黄蟠桃、黄油蟠桃、黄油桃等多个优质水果品种,却几乎没见到过“回头钱”。“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振兴,发展特色林果业这条路准没错。”抱着这样的信念,张东升在果园里悉心耕耘,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大丰收。随后,他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土地流转将果园扩大到65亩。2020年,眼看着果实品质、市场销量持续上升,他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从村民手中流转100多亩土地,把果园面积扩大至200亩。

  4.jpg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东升种植的黄桃渐渐出了名,水果批发商纷至沓来,村里的采摘游也日益红火。前段时间,果园进入新的收获季,一个个果实黄里透红,压弯了枝条,也鼓了附近村民的腰包。“林庄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薄,以前种小麦每亩产量也就400来斤。现在土地流转出去种果树,不仅每亩地每年有将近600元的租金,我还可以到果园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林庄村村民王麦平每年有大约半年时间在果园帮工,在他看来,张东升种植的黄桃,就是带动大家致富增收的“黄金果”。

  借助张东升的种植经验,不少村民也加入了特色林果种植的行列。村民游庄子的果园大约占地10亩,从种到收,他都紧跟张东升的步伐。“只要我技术上有需要,东升毫无保留。”游庄子说,有张东升领路,自己也能越干越好。

  看准了农村发展的潜力,张东升在经营果园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产业。去年,他通过土地流转,在五头镇梁村村建起28亩的原生态玫瑰采摘园,助力当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目前,这里已建成投用8个大棚,种植粉黛、香槟、卡罗拉、白雪山、茱丽叶等多个品种玫瑰,一年可采花2茬,年产玫瑰鲜切花20万枝,产值30余万元。同时,通过吸纳附近村民就业,带动大伙儿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张东升对未来信心十足。“今年,果园和玫瑰采摘园的毛收入有80多万元,前期投入的资金正逐渐回笼。”关于往后的发展,张东升心里已有不少打算:“提升果园管理技术,让产品质量更好,还要组建自己的电商团队,让我们的黄桃、玫瑰销往更多地方。”

  

  

  

  

  责任编辑:王格格


原文链接:http://nync.ly.gov.cn/news.php?newsid=1699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