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道酬精收获累累硕果
业道酬精收获累累硕果
—记苏垦农发云台分公司第三生产区副主任兼七大队队长王明中
在苏垦农发云台分公司提起王明中,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他工作作风扎实,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精于管理,仅用短短两年时间,把原来贫瘠落后、产量与效益低下的单位,打造成云台分公司远近闻名的高产高效集体,展示了新时代农垦基层管理干部不怕苦,不言累,不畏艰难,根植农垦大地,拼搏奉献的时代风采。
七大队又称小凉地,寓意荒凉的土地盐碱严重,加上排灌设施落后,多年来麦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位于分公司各大队的未游。是一个让领导头疼,职工又不愿意干的单位,换任了几任主管,效益一直在低谷中徘徊。2018年2月,王明中调任七大队队长兼九大队队长,当时有的同事劝他不要去,认为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干不出什么业绩。他王明中却说,土地对每个根植它的人回馈都是平等的,关键是你对它付出了多少,义无反顾接过领导交给的重任,走马上任,也揭开了七大队改天换地谱新篇的序幕。
七大队共有耕地1530亩,PH值含量都超过8.2以上,王明中知道,如此碱化的大地要实现麦稻高产稳产提高效益,一靠完善的排灌设施;二靠精益求精的过程管理;三靠大胆创新突破陈旧的管理模式。通过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学规划,2018年6月,环绕七大队耕地的长2000米高标准排灌渠道、3400米水泥路建成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七大队的生产管理条件。
王明中抓农业生产管理做到“四勤”,勤学勤走勤思勤动手,勤学就是作为一名国企基层管理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知道勤为何人,学为何事,咬定目标不放松,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这片热土。
勤走就是踏田,王明中到七大队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块条田、每道沟渠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那块地不平整落差多少那里易积水,那道沟不深不通不直排灌不畅、那道闸门是坏的,那个过水管道不通,他都了解得烂熟于心,全大队53道条田王明中基本做到每天走一遍,王明中说得好,勤走你才能了解到全大队每天的生产情况、作物长势长相,指挥管理才能未雨绸缪、从容不迫,用工才能科学合理、精准到位,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
勤思就是如何根据大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又节本高效的管理措施,往年一直困扰七大队成本居高不下和产量低走一个最大难题就是草害,有时一天仅水稻人工拔草就需雇佣上百人花费数千元,而且今天拔明天长。王明中通过实地研究发现,草荒严重的田块,以前采用的都是机插秧模式种植,由于七大队水质、地质差,缓苗期时间长达15天左右,苗期不发,就给茎叶处理就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杂草无法及时进行化学防控,造成草害严重。2019年他大胆革新,改变种植模式,利用摆栽秧无缓苗期、活棵快的特点,把草荒田块全部改为摆栽秧模式种植,这样不仅能够在种植前进行有效的第一遍封闭化除,栽后又能够及时进行茎叶化学处理,把杂草控制到最低限度。对极少量顽草再结合人工拔除,这项措施立马收到了实效,一举把草荒彻底清除,2019年仅人工拔草一项就为大队节省费用4.68万元。
大队实现高产稳产关键是要做到平衡增产,没有拖腿田,王明中在抓农业管理上根据不同条田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地质差僵苗不长的条田肥料前移,前重后轻,因地施肥,然后再把地质好的条田肥料转一部分到地质差的田块,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因田施策,实现每个条田平衡生长,平衡增产。
王明中常说,当大队长要学会举家过日子,粗放管理、大手大脚是对单位的不负责任,也是没有管理能力的体现,节本增效要从细小处抓起、从点滴算起,自己学会勤动手,不能处处只知道花钱。生产农具旧了、坏了,他就动手自己做、自己修,不仅花费少而且实用。原来大队一直使用是水泥闸板,不仅笨重而且易损坏,每年更换费用惊人,王明中就自己动手做成22块大小木头闸板浸上油,不但轻便而且可使用多年;王明中针对七大队盐碱重的实际,将微喷灌畦面从原来一直沿用的4.2米改成2米,不但排碱快而且起秧及时,秧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他还把喷灌管道由原来的一头加压改由中间向两头加压,极大解决了压力低而无法及时灌水的难题。七大队共有9个大型节制闸,原来提降都由人工手摇,每道闸门一次就需3个小时,费工费时,王明中自己动手研制出移动式快速升降装置,每升降一次仅需5分钟,极大地提高工作了效率,减少人工费用支出。麦稻收获季节,有时会发生周围乡镇农户偷盗粮食现象,王明中为了不让分公司到手的粮食受到损失,和大队管理人员一班人充当保安值班员,每天巡查在田间地头,他家住在大岛山,可为了便于管理,就一直吃住在大队地边由集装箱改制的小屋内,没白天没黑夜全身心地扑在大队管理上。
天道酬勤,业道酬精。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根植大地必换来累累硕果。2019年七大队实现小麦单产1110斤、水稻单产1307斤,亩效益769元,创造了盐碱地上高产高效的奇迹,大队也被分公司授予综合先进单位一等奖。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七大队麦稻生产再创好成绩,如今的七大队已从原来的低产低效的“拖腿大队”变成了高产稳产的先进单位,王明中也先后被提拔为生产区主任助理、主任副主任。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xqdt/content/e72597ce-d5b2-4af4-9aa9-568a4f6ecbb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深...2025-07-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行庆祝...2025-06-30
- 农业农村厅召开党组理...2025-06-27
- 农业农村部召开座谈会...2025-06-26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2025-06-25
- 省种子站青年理论学习...2025-06-24
- 研究发现增强棉花体细...2025-06-23
- 2025年全省农业综...2025-06-20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调研...2025-06-19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深...2025-07-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行庆祝...2025-06-30
- 农业农村厅召开党组理...2025-06-27
- 农业农村部召开座谈会...2025-06-26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2025-06-25
- 省种子站青年理论学习...2025-06-24
- 研究发现增强棉花体细...2025-06-23
- 2025年全省农业综...2025-06-20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调研...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