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奋斗者的脚步豪迈坚实,从城市到乡村,从生产一线到基层社区,广袤大地生机勃勃。这是新时代,蕴含新气象。这是新征程,孕育新伟业。从今天起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我们的记者将深入一线,进一步呈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激励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带有泥土味、汗水味、乡土味的一篇篇好报道,充分展现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营口图景、营口篇章的感人壮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鲅鱼圈区红旗镇胜台村,全村从事葡萄产业的农户近900户,占村民人数的90%,年产葡萄2000万公斤。胜台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与高校展开科研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葡萄品质,打造“红旗葡萄”品牌,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在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老师正在给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讲解关于冬季葡萄下架防寒知识。沈阳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研究生何祖兵告诉记者,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走访农户,记录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查阅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再把这个解决办法反馈给农户。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的生产问题,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技能。 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是辽宁省第一家葡萄科技小院,由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共8家合作单位共同组织。一头连着高校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葡萄科技小院瞄准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科研与生产需要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根本性问题,也是真正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采访中,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生产组织,有一个共同感受是只有在产业一线发现并解决技术难题,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收益。而高校师生带着科研课题到一线,也能将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更紧密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沈阳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研究生刘欢正在进行一项创新型研究,希望通过在葡萄架下种植花生,实现葡萄花生间作。这样既能提高葡萄种植地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改善葡萄品质。 刘欢介绍说:“花生是一种运肥作物,可以培肥土壤,而且它还有一种可以活化土壤养分的功效,促进葡萄对养分的吸收。对于葡萄来说,它是蓄水量很大的一个物种,长期的灌水会造成土壤的板结,通气性很差,可以通过间作花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养分的活化程度,从而提高葡萄的产量。” 多年来,胜台村主要种植的是巨峰葡萄,这种葡萄产量高,种植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葡萄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葡萄科技小院引进了口感更好的新品种“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这些新品种对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葡萄研究室主任孙凌俊表示,以前,巨峰葡萄产量非常高,一亩地产量三四千公斤,甚至更高能达到5000公斤,但是这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获得的产量。现在随着“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的引入,对管理技术的要求更高,将来也逐渐会影响“巨峰”葡萄的发展。 今年卖的“巨峰”葡萄,价格比往年要贵一两元钱,实际上就是技术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益。 葡萄科技小院自成立以来,除了不断开展科研创新,培养优质人才,还多次邀请专家学者面向当地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此外,红旗镇还多次参加在重庆、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将本土品牌“红旗葡萄”向全国推广。 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负责人王龙富说,不走出去就不知道外面市场具体情况,不知道外面的需求是什么样的。经过不断宣传推广,这两年“红旗葡萄”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地都已经小有名气了。 这几天,红旗镇胜台村村委委员徐双格外忙碌。她每天走街串巷,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 胜台村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打造“党建+”绿色发展模式,让党员带头,以网格为单元,向村民推广、讲解绿色种植、标准化种植理念,带动百姓全面致富增收。 目睹了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多年从事葡萄种植的胜台村村民张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他说:“今年我们家的葡萄产量挺高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单是我们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收入都挺好的,这都离不开村里的扶持。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老百姓心里越来越踏实了,干活也更有劲儿,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点评 胜台村发挥葡萄科技小院作用,建设和美乡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科技小院,潜力无限。科技助农、人才助力、智力支撑做得越好,也就越能攻坚克难、大道畅通。希望的田野期待更多科技小院注入人才“活水”,播撒科技“火种”,在广阔天地实干创新,久久为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原文链接:http://nyncj.yingkou.gov.cn/001/20221122/0a910c24-8338-43c8-b40f-b5899de381d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汪学军会见中国人寿财...2025-07-04
- 江文胜出席联合国粮农...2025-07-03
- 王建球“七一”走访慰...2025-07-02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深...2025-07-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行庆祝...2025-06-30
- 农业农村厅召开党组理...2025-06-27
- 农业农村部召开座谈会...2025-06-26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2025-06-25
- 省种子站青年理论学习...2025-06-24
- 汪学军会见中国人寿财...2025-07-04
- 江文胜出席联合国粮农...2025-07-03
- 王建球“七一”走访慰...2025-07-02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深...2025-07-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行庆祝...2025-06-30
- 农业农村厅召开党组理...2025-06-27
- 农业农村部召开座谈会...2025-06-26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2025-06-25
- 省种子站青年理论学习...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