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典型经验做法

时间:2022-11-10 来源: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849万元,形成帮扶资产37个,资产规模5831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3万元,实现带动就业650人,参与项目分红7715人次,帮助21个村集体实现稳定增收。为保证扶贫项目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在富民兴村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黑林镇积极探索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新路径。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资产管护能够有效的前提是制度框架的建立,为保证扶贫项目资产能够长期发挥效益,黑林镇积极探索资产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工作,确保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一是强化资产登记。黑林镇建立帮扶项目资产登记制度,并依据项目类型颁发项目固定资产登记证书,镇财政所每年对项目固定资产记账情况进行专项审核,确保建成的帮扶项目资产自建成之日起即转为镇、村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做到有账可查,账实相符,截至2022年8月,黑林镇合计登记在册资产总额达5831万元,涉及产业类、基础设施类项目合计37个。

  二是压实管护责任。黑林镇依据资产权属关系,对资产进行合理管护,所属村级的水泥路、农桥、泵房、行道路等基础设施,由所在村对资产进行管护维修,确保资产使用能够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管护责任由镇级承担的门面房、厂房等项目,由镇级管护或由镇级委托资产实际使用人管护。镇级定期对各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资产存在损毁情况的,第一时间通报到相关村及资产实际使用人,并责令限期整改维修到位,确保资产能够长期使用。目前,涉及黑林镇帮扶资产管护的6个行政村、8家企业、8家个体工商户均能够妥善的履行管护责任。

  强化资产收益稳定机制。扶贫项目资产收益的实现,是扶贫项目建设的最直接目的,也是维护广大群众、经济薄弱村、重点帮村切身利益的核心,黑林镇在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上下足工夫。

  一是抓强招商,确保资产收益稳定性。为确保经营性资产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实现产业项目效益最大化,黑林镇重点强化经营性资产使用效益,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优先将帮扶项目经营性资产作为对客商的推介重点,确保经营性资产能够不闲置,实现其经济价值。截至目前,黑林镇利用帮扶资产招引木材加工及家具生产企业6家,服装辅料生产企业1家,纺织类企业3家,招引的企业均依托黑林镇帮扶资产投入大量资金,扎根黑林发展,确保了扶贫资产增收效益长期稳定。

  二是抓稳经营,确保资产收益持续性。黑林镇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引导各村建档立卡农户参与资产经营,对果蔬种植大棚、门面房等经营性资产,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建档立卡农户承租,并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体系,确保资产经营的多样性,稳定性。鼓励经营性资产使用人与建档立农户合作,引导鼓励企业在承租帮扶项目资产经营过程中,用工方面以建档立卡农户为主,使帮扶资产能够真正为广大低收入群体带来看得见的收益,进而为下一步乡村振兴类项目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实现帮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抓实监督,确保资产收益及时性。黑林镇组织纪委、财政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形成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查。一是重点督查资产运行情况,确保资产不闲置。二是重点督查对外租赁资产租金收回情况,确保经营性资产真有收益,对资产租赁人到期应缴未缴的租金收益,及时提醒资产实际使用人履行合同约定,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到账。截至2022年上半年,黑林镇催缴各级帮扶项目租金收益60余万元,最大程度确保了资产收益的及时性,确保扶贫收益受益于民。

  推动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常态化。进入“十四”五以来,黑林镇在总结“十三”五帮扶资产管护经验做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资产管护及项目申报思路。

  一是提升项目申报水准。进入新的历史起点,黑林镇将稳抓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契机,进一步提升项目申报的质量。资产经营类项目的申报,务必解决项目建设所有先决条件,确保项目申报可批复,批复能落地,进而为后续资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做到资产产权明晰,红线明确。

  二是充实资产管理力量。为了满足资产管理日益增强的科学性、规范性需求,黑林镇在后续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人专业化培训,对部分帮扶资产聘请第三方审计单位进行资产收益盘点,确保资产管理力量逐步得到充实。

  三是建立优胜劣汰制度。根据经营性资产年度收益情况,对收益率偏低,收益缴纳不及时的资产使用人,进行及时清理,解除租赁协议。对资产收益率高、收益缴纳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资产使用人,对资产使用单位进行奖励,并在项目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胜劣汰制度的建立,能够确保帮扶资产收益最大化,充分实现帮扶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xqdt/content/70a7bade-4cdd-4929-9666-5f291135901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