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汉中创新模式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时间:2022-11-10 来源: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2021年,省、市下达的南郑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为2.5万亩。南郑区积极创新模式,强化管理,努力克服疫情、洪涝灾害和原材料涨价影响,着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确保了全区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目前,工程已全部交付村组投入运行,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厂泛赞誉。

  

  一、深入踏勘调研,准确掌握实情

  2021年,南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3个镇,11个村,地势地貌千差万别,群众诉求不一。为准确掌握各村各组实际情况,项目管理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逐村逐组逐地块踏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29场次,参会代表846人次,通过宣讲政策和征求意见,找准制约各村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将群众诉求与发展现代农业理念相结合,反复研判论证治理措施,力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开发模式。

  二、创新治理模式,科学开展设计

  南郑区针对不同地域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国家项目库措施设置,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治理模式开展项目的规划设计。

  1.平川区建设模式。平川片区水资源丰富,但是农业生产灌排水困难,基本没有机耕路,许多田块仍然依靠人力力耕、种、收。因此,该片区的治理以灌排渠系建设和道路建设为重点,辅以小型水源工程、土壤肥力提升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即“灌排结合—道路通达—地力提升—生态防护”建设模式。通过田间道路和排灌渠道建设,将原有的田块“方田化”,加快耕地碎片化治理,进行宜机化改造,实现现代农田建设目标。一是提高水利设施化。依托现有中小型水利工程,完善引水渠道,解决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和排水难问题,渠道布设采用灌排两用布局,满足灌排水需要。二是推进宜机化建设。以方田建设为目标,通过路、渠配套,合理确定路网密度,主干道路砼硬化,生产道路砂石硬化,实现田间道路通达率100%。三是完善配套渠系建筑物。科学配套机耕便桥、管涵等附属设施,方便农机下地作业,避免机械损毁道路、渠道工程。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提升项目区土壤肥力水平。五是合理布局农田林网。依据汉中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实际,只在主干道旁植树,美化田园。

  2.丘陵区建设模式。针对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坡脊水资源匮乏,坡底槽田排水不畅,耕种难度大,季节性撂荒地较多等突出问题,南郑区积极推行‘灌溉排涝—道路通达—土壤改良”流域建设模式。配套建设引水渠道、排灌站、机电井等水利设施,坡底槽田设置灌排结合渠系。一是修建生产道路。以砂石路建设为主,梁顶纵向布设主机耕路,横向跨越坡底槽田布设支路形成“丰”字形路网,两侧衬砌路肩和挡土墙,确保道路稳固。二是改善灌溉和排涝条件。在梁顶铺设灌溉渠道,坡底槽田纵深铺设排洪沟,道路两侧按梯级建设"U"型渠道,实现排灌通畅。三是解决水源不足。通过修建引水渠道、小型拦河坝、蓄水池、抽水站、抗旱井等,地形特别复杂地段采用管网输水模式,方便施工和群众灌溉使用。

  三、坚持“四制”要求,积极创新管理

  南郑区严格坚持“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公示制)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强化项目管理。

  1.加强项目精细管理。一是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农业农村局局长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统筹抽调懂工程、能吃苦、善管理的骨干力量组建项目建设专班,吃住在项目,方便及时指导项目建设,解决疑难问题。二是积极创新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制定了《南郑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运用"积分制"手段,将施工管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量化积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出负面清单及时通报,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建群管理。建立了项目管理人员、镇村领导和监理人员参与的项目微信监管群,及时通报项目建设进展,组织监督检查;建立了项目管理人员和中标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参与的项目建设微信管理群,及时开展项目建设调度和问题通报,了解整改进展。

  2.严抓项目质量监督。一是加强专业监理的同时,充分运用社会监督力量,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村民代表进行义务监督。二是项目管理人员抓监督。落实区局项目管理人员包村包片,责任到人。项目建设中,每天开展巡回监督,重点工程重点抓,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是项目启动后,要求中标单位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项目施工,让群众在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负起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在2021年项目建设中,群众反映建设质量问题4处,经组织人员现场核实,对渠道勾缝和压顶拆除翻建2处,路肩衬砌基础不到位返工1处,浆砌石砂灰不饱满拆除返工1处。通过动真碰硬的监管,工程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群众高度认可。

  四、抓“高标准农田+”,提高综合效益

  2022年,南郑区在项目区积极推行“高标准农田+”模式,着力挖掘粮油增产潜力的同时,力争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通过项目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打造的好平台,鼓励引导项目区开展土地流转,同时,在项目区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切实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效率,降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2.“高标准农田+优质粮油”提高粮油生产效益。在项目区积极开展“良田+良法+良种"示范推广,充分利用项目建设打造的现代农田基础条件,推广优质水稻、油菜高产示范创建,安排组织农技、农机、种子等管理单位人员深入项目区开展科技服务。目前,项目区原来的600余亩撂荒地实现复耕复种,粮油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4000余亩,有力地促进了优质粮油生产。

  3.“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招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项目区进行深度开发,目前,已吸引了14家农业经营主体投资乡村产业发展,新流转土地3220余亩,建成了稻渔综合种养、蔬菜等富民产业基地17个。

  4.“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拓展乡村振兴内涵。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着力推进“新田园、新家园、新风尚”建设。通过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亮化绿化工程,开展乡风文明建设。通过集中连片种植油菜,打造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圈,项目区已成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先行区。

  


原文链接:http://nyj.hanzhong.gov.cn/hznyncjwz/bjxw/202211/9396fed4f3774e90900a444420a3ef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