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关于推进农田建设高质量 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11-01 来源: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最重要副食品安全。更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农田建设如何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提档升级,藏粮于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战略性工作任务。

  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农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当地政府、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群众更加重视、支持和参与农田建设工作,不断引领农田建设工作向高质、高效发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推动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与不足

  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难,主要存在工程设计不够科学,项目建设标准不够高,工商资本参与不多,农田建设人才相对缺乏,影响了农田建设质量与效益。

  (一)规划设计不科学,项目工程设计标准不够高

  由于编制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时间非常紧,涉及项目工程数量又非常多,项目区跨度非常大,设计单位的现场查勘任务非常重,加之当地提供相关数据不充分,造成勘查设计工作不细致,出现工程规格型号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有的出现断头路、断头桥的现象;有的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设计工程不美观、不实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不够紧密;有的工程设计没有与当地水资源布局有效衔接起来,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有的村民就喜欢水泥路和农桥,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要求修筑水泥路,让自己出行和生产都方便;有的在村边有河的地方,隔个8-10米远,就建设一座生产桥,造成极大浪费。

  (二)职能整合不到位,提升耕地质量能力不够强

  多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不当生产方式,对土壤健康状况带来严重危害,土壤板结、重金属超标、农膜和农药残留造成面源污染、缺少轮作休耕制度等,耕地地力下降直接影响到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我们在推进耕地质量建设,特别是改良土壤、控制面源污染、生态涵养、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等方面,其措施、方法和投入显然是不够的。

  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耕地保护、作物栽培、科研教育、农业机械等职能虽然整合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家人”,但由于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组建时间较短,有些工作还处于磨合期,配合还不够默契,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协调、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这也影响到提升耕地内在质量措施的落实。

  (三)防范项目管理风险,投入软措施数量不够多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农业、科技等非实体工程的软措施投入,在实施过程中难以监管,实施后的效果也很难“立竿见影”,不像实体工程“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因此,有些地方干脆将用于农业、林业、科技等方面措施的资金,都用在了防渗渠、机耕道路等实体工程建设上,虽解决了眼前问题,却忽视了整体和长远效益,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还有的地块平整不到位,造成田间地块之间落差,机械化作业不好操作,也影响了项目区形象。

  (四)农田流转规模不大,工商资本参与程度不够热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有的经过多年打拼,在城里买了房子留在了城市;有的到处打工,很少回到家里。在农村从事种植妇女和老人居多,俗称“3860”部队,这些人群成为主要劳动力,主要以种植稻麦为主,有的农民还有“玩龙玩虎不如玩二亩土”的传统观念,不想进行土地流转,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由于农田建设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资本回收时间过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经营大户、合作社参与了部分建设经营,但是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热情较低,推进规模化经营力度不大。加之当地政策性资金投入农田建设资金甚少,使得土地流转面积规模偏小。

  (五)农田建设人才缺乏,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够强

  随着农田建设体制的改革,国家将发改、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的千亿斤粮食、小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都划归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建设任务成几何数成倍增长。以连云港市为例,全市2018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33.3万亩,财政投资3.22亿元,全市2020年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3.9万亩,财政投资7.29亿元,投资任务为2018年度投资任务的2.26倍。

  农田建设管理职能与任务划归到农业农村部门,任务量增加了许多,但是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却没有一起跟过来,留在了原部门。现在县(区)级农业农村部门承担农田建设任务的人员,大多仍是过去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人员,人数也就几个人,而且学农田水利专业人才很少,工作任务量与专业能力、人员数量严重不相匹配,造成政策、规定了解不透彻,管理、指导与服务跟不上,影响了农田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特别在基层乡镇,虽然有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专门人员负责农田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搜集、整理项目建设基础数据,也就无人来配合项目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查勘,浪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影响了项目编制质量。

  二、推动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要通过规模化建设、生态绿色治理、创新建设模式、优化工程设计和打造专业队伍等举措,全面推进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尽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规模建设

  要出台一些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国有资本来投资农田建设,推动产业化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经济附加值,,为农田建设注入新的动力。要积极开展农田建设整乡镇开发战略,建设一片,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达到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的目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进农田整县开发,全面提升农田建设标准,为建设农产品基地、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补齐农田建设短板,发挥综合效益

  建议在编制项目可初设计报告的时候,在保障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的情况下,一定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用于农业措施、科技措施、林业措施和生态措施,来强化农田的土壤改良、保水保肥、林网建设、科技推广等措施,全面提升农田内在质量,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田综合效益。

  三要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打造精品工程

  要按照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以群众需求与项目需要为导向,以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己任,科学合理安排灌排工程,做到实用、耐用;工程设计要精益求精,易于施工,方便实用。项目规划设计要与乡村振兴、水资源合理利用、工程科学布局、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充分对接,项目工程设计要科学、合理、美观、实用,打造精品工程。

  四要优化农田建设管理模式,形成推进体系

  由于农田建设职能整合后,相关配套政策与管理体系没有跟上。针对这一情况,要建立健全《农田建设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主要对农业、水利、林业、科技与生态等质量考核指标进行细化量化,让大家手中有个标尺,便于操作与管理。要按照《农田建设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的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农田建设工作绩效考评体系》,结合农田建设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考评,使其考评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全面推进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五要积极吸纳农田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

  事业成功与否,关键靠人才。要通过公开招考、聘用和增设内设机构等方法,搭建招贤纳才平台,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农田建设队伍。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与相关部门的支持,优先拿出编制招聘农田水利工程专业人员,加强农田建设的业务力量。特别要加强乡镇一级的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建议在乡镇农技中心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一名农田建设专管员,专门负责建设乡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收集整理项目建设所需的基础数据,征求项目所在村村民的建设意见,做好农田建设项目的基础工作。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csdt/content/7e20b246-4dfa-423b-aa59-bc576adcbc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