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向中国农民丰收节献上一份厚礼——三千亩邵伯菱 羞羞答答出水来

时间:2022-09-28 来源: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这几天每天都能摘300斤,批发价每斤八九块钱,今年1亩能摘1200斤左右。”9月22日,在邵伯镇梁庄村种菱农户任兆良的塘口上,75岁的他和老伴,一人坐在一只木盆里,两手轻轻翻转菱盘,摘下一只只青青菱角。

  任兆良说,今年气温太高,菱角结得小。30多亩邵伯菱,比2021年上市晚了10来天,这周才到销售旺季,每天都有菱贩子找他催货,他和老伴来不及采摘,就请邻居一起帮忙。“这是正宗的邵伯老菱,白里泛青,生吃鲜甜脆嫩,熟吃酥粉甘香。”老任把盆划到塘边,捧起一把鲜菱角,邀请大家品尝。

  “邵伯菱过去是贡品,乾隆皇帝下江南,还特地到邵伯品尝过。”邵伯镇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星介绍,邵伯镇20个村,80%种菱,种植面积3000多亩,产量200多万斤。

  王星说,邵伯湖一带水质洁净、深浅适中,水底泥土松软肥沃,特别适合种菱。邵伯菱品种叫“羊角青”,种植历史悠久,与太湖红菱、嘉兴风菱、里下河饭菱并列为江淮地区四大名菱,与宝应莲藕、高邮双黄蛋并称为“运河三宝”。

  近几年,邵伯镇把发展邵伯菱作为高效农业的重点产业之一,着重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形成规模生产;建立邵伯菱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培育特色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得邵伯菱种植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11年,邵伯菱被认定为江都区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区镇共同组织起草市级农业地方标准《邵伯菱生产技术规程》,先后注册“斗野亭”“铁牛”“邵伯湖”“艾菱湖”等商标,享誉大江南北的邵伯菱也走进了央视10套《味道》,一夜之间,美味的邵伯菱携着淡淡的乡愁,成为古镇邵伯的美食名片。

  “‘好地方’要种好邵伯菱。为了帮菱农卖个好价钱,我还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作了特产代言,有2万多视频播放量哩!”邵伯镇艾菱村党支部书记吴国柱一脸自豪。他说,今年艾菱村种植500多亩邵伯菱,每亩收益三五千元。

  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引导扶持下,“邵伯菱”从“一角菱”变成一张区域公用品牌。据了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区域农产品的超级符号,是特定农产品的一张靓丽名片,具有超越一般品牌的经济和社会效应。邵伯菱公共品牌的启用,让江都地方特色农产品以“联合舰队”形式,抱团闯荡大市场,助力乡村同振兴。

  “镇上还将推出邵伯绿菱宴,将邵伯菱美味升华为邵伯菱文化。”邵伯镇副镇长孙友定表示,该镇将深入挖掘邵伯菱历史文化内涵,强化文旅融合、三产融合,通过“采菱节”“品牌发布会”“电商大会”等节庆和平台,讲好邵伯老菱故事,唱响邵伯老菱振兴曲。

  站在河堤上,放眼望去,河面上密密匝匝的菱盘翠绿闪亮。一只只木盆,在其间划过,留下一道道水痕。采菱人的欢声笑语,像一首动听的采菱歌的音符,在菱盘上跳荡。(江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qxdt/202209/b65df6229ac94f5b87a7010d21c539f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