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丹湖村:建设梦中水乡,打开“共富密码”
“大道向前·共富体验官看振兴”大型融媒体行动正在进行中,行动第三站来到了南京市高淳区丹湖村。
走进丹湖村,村内街道干净平整,一汪碧水绕村而过,不远处,千亩蟹塘映衬着蓝天白云,俨然一幅恬静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
“大道向前·共富体验官看振兴”大型融媒体行动体验官、南京师范大学研一学生刘珂睿(左)在现场体验采访。邢飞月 卫韬 摄
丹湖村地处高淳区西部圩区,由3个行政村合并而来,下辖龙潭、西陡门等4个自然村,共1400余户,户籍人口4700多人,地域面积5.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螃蟹养殖为主的水乡纯农社区。丹湖村全部依圩堤而建,隔河相望就是胜利圩。
“水稻已经灌浆,长势不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位于胜利圩片区的丹湖村稻虾轮作水田里稻浪翻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淳京飞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北京正带领工人在稻田里忙碌。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上万亩的蟹塘,并在2020年遭遇过洪灾。
“养蟹宜用偏酸性的沙壤土,但胜利圩却是偏碱性的泥土,养出的螃蟹品质、规格都不好。”丹湖村党总支书记孙红星告诉共富体验官、南师大研一学生刘珂睿,灾后重建时,阳江镇按优质稻米生产和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的定位,将这里改造成了连片高标准农田。
刘北京说,采用稻虾轮作,龙虾会摄食田中杂草、昆虫,其排泄物可肥沃土壤,收割后的稻草腐烂发酵后又能提高水体肥度,既守住了生态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一田双收”。
“我们合作社有20多名成员,14人采用稻虾轮作,没有一人亏本,去年最少的一个人赚了16万多元。”刘北京自豪地说,现在不少丹湖村村民都在跟着学习稻虾轮作。
土地资产“活”起来,村民钱包也“鼓”了起来。“以前村民们在胜利圩从事螃蟹养殖,管理不便,收入也较低。”孙红星说,现在土地由村委统一流转,每亩地每年村民保底有700元租金收入,到年底还有分红,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丹湖村亮点是水,村民收入也要从“水”中想办法。丹湖村周围有6000多亩的蟹塘,300多户村民从事螃蟹养殖。“这里是固城湖螃蟹的主要养殖产区,低密度投放,高标准养殖,每一只蟹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着20年养殖经验的蟹农程三宝捞起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向体验官展示说,以前养蟹“靠天收”,风险不小,现在加入了合作社,有技术老师指导,进行科学养殖,收益稳定,每亩能赚四五千元,行情好的话,每亩赚万元也是常事。
丹湖村有着极具水乡圩区特色的产业资源,去年依托阳江镇“丹湖秋月”区域公共品牌,销售大米2万斤、野菜籽油1.5万斤。今年6月底,丹湖村木榨油坊也正式投入使用,用传统工艺留住原味“香”愁。
“到今年底,预计仅木榨油坊就可增加50余万元村集体性收入。”孙红星说,十年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8000元,如今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达480多万元。
傍晚时分,村民卞新星端着一盘诱人的固城湖螃蟹走向自家院子中间的饭桌。“快来尝尝今年的螃蟹,这可是特意挑选的大只的。”卞新星热情地招呼着体验官一行,这几年日子越来越红火,家里养了20多亩螃蟹,还有胜利圩流转田地的租金和分红,整个村子也是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这里不就是歌里唱的“梦中水乡”吗?
体验官一行从丹湖村离开,回头望去,整个村子的灯光星星点点,进村入户的硬化路直通每家每户,休闲文化广场上孩童们奔跑嬉闹,绿树碧水间,一幅乡村振兴的共富画卷徐徐展开。
体验官感受
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更快振兴
从稻虾轮作、螃蟹养殖,再到传统木榨油坊……一个小小的丹湖村,竟有这么多的“宝贝”。村里抓住水乡特色,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共富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振兴必须因地制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如果把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放在当地发展,就算短时间内带来一定效果,长此以往终会因违背自然规律而难以为继。
以丹湖村为例,村子的特点是水,难点也是水。丹湖村因地制宜做足“水”文章:不适合养殖的胜利圩蟹塘改造成“一田双收”的稻虾轮作田;传统的螃蟹养殖注入科技手段,有力提升养殖效益;挖掘本地传统工艺,重启木榨油坊增加村集体性收入……因地制宜的丹湖村人,将自己的家乡打造成为“梦中水乡”,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209/t20220927_37090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
- 王建球赴双峰县、涟源...2025-07-21
- 2025年全国秋粮病...2025-07-18
- 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农...2025-07-17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2025-07-16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
- 王建球赴双峰县、涟源...2025-07-21
- 2025年全国秋粮病...2025-07-18
- 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农...2025-07-17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