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边的“情报站”
9月14日下午,走在江都区吴桥镇三五斗合作社的田埂上,眼前绿色的田野,浅黄色的稻穗,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两天刮台风,就怕刮来稻飞虱,要时刻关注‘情报站’的情报,做好病虫害防控。”合作社技术员孔德利说的“情报站”就在田头,一处是架着黑色的光伏板,一处是架着白色的网袋,并看不出“玄机”所在。
“黑色的装置是墒情监测站,白色的装置是虫情测报站。”孔德介绍说,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是检测土壤墒情的一种仪器,它适时测量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分布情况,并把数据上传到手机、电脑;虫情测报站,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来引诱害虫,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远程查看监测的虫情,第一时间进行识别和计数。
有了两个“情报站”,就好比有了“千里眼”。孔德利和工人无需亲自跑到田间查看,不仅省时、省力,还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控虫害。
上个月“情报站”显示虫情严重,孔德利立即组织工人投放了赤眼蜂,它是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天敌。赤眼蜂将自己的卵产在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卵内,这样害虫就无法孵化,从而有效控制水稻螟虫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
“眼下水稻灌浆,稻田里最好保持3-5厘米的浅水层,这样可以调节田里的温度,每天早中晚,我都要看下墒情监测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孔德利说,有了准确“情报”,种田就像吃了“定心丸”。防“害”于未然,水稻才能丰产丰收。今年,三五斗合作社3000亩水稻跟往年相比,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减少了1/3,“情报站”功不可没。(江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qxdt/202209/dcc3064a8d6941b4a8fd67efae5964d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
- 王建球赴双峰县、涟源...2025-07-21
- 2025年全国秋粮病...2025-07-18
- 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农...2025-07-17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2025-07-24
- 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2025-07-23
- 2025年度全省农业...2025-07-22
-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2025-07-21
- 王建球赴双峰县、涟源...2025-07-21
- 2025年全国秋粮病...2025-07-18
- 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农...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