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当前,我市水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水稻重大病虫集中危害的高峰期,也是“虫口夺粮”保丰收的关键时期。8月23日,市植保站召开了全市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预计我市水稻穗期重大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部分病虫将偏重或偏重以上发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大病虫监测预警力度,强化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全力组织打好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努力将危害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一、发生趋势分析
综合分析全市水稻穗期病虫发生相关因素,预计以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两迁害虫”为主的穗期重大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部分病虫将偏重或偏重以上发生。其中,“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穗稻瘟、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有偏重以上发生风险。主要依据:
一是田间病虫满足中等以上发生基数 。稻瘟病:叶稻瘟在部分感病品上(金粳818、金粳667等)发生较重。近期调查,灌南病田率12%,平均病株率1.8%(0-20%);灌云平均病株率1.8%(0-8.2%);东海平均病叶率0.2%,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加上连年秸秆还田,田间菌源充足,一旦气候条件适宜,穗稻瘟极易流行。纹枯病:8月20-22日全市大田普查,平均病穴率4.6%(0-48%),个别田块达80%;平均病株率1.8%(0-15.6%),病情总体与去年同期相当。稻曲病: 近年来,我市杂交稻面积逐年增加,在部分杂交稻和粗杆大穗型品种上每年都有一定发生,田间菌源充足。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部分老病区和感病品种上已查见发病。稻飞虱:白背飞虱迁入早,发生普遍;赣榆灯下6月9日始见,接近去年,早于常年;近期全市大田普查,平均有成若虫37.8头/百穴(0-223.5)。褐飞虱田间未查见。稻纵卷叶螟:东海灯下7月29日始见1头,8月15日出现迁入峰,峰日蛾量16头,截止22日累计诱蛾34头;全市大田零星查见成虫和卷叶。
二是栽培条件有利于病虫发生。近年来,我市水稻主栽品种普遍抗性不强,华粳系列、南粳系列等易感病虫品种种植比例不断扩大,金两优、Y两优、甬优等杂交稻品种在部分地区逐年增加。水稻生育进程差异大,既增加了破口抽穗期遭遇阴雨天气的概率,也有利于病虫的辗转危害。此外,秸秆还田和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田间菌虫源不断积累,也有利于病虫的发生。
三是气候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本月下旬降水量偏少、气温正常。9月上中旬气候条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9月上中旬气候适宜,有台风、多阴雨天气,将有利于穗稻瘟、稻曲病的流行,也利于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迁飞性害虫的补充迁入和繁殖为害。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水稻穗期病虫发生特点,各地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监测预警,科学制定防控策略,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一着不让打好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防御战。
一要加强监测预警。针对今年水稻穗期病虫情复杂、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要紧扣“面广、量足、质高”的要求,扩大调查范围和频次,提高调查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要加强与栽培、气象、育种等方面专家的联系,及时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生育进程,把准病虫发生趋势,准确测报,及时发布,按要求做好信息公开。
二要科学组织防控。要坚持“立足预防、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绿色防控”的策略,紧紧抓住破口初期和齐穗期,统筹做好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穗期病虫总体防控工作。稻曲病掌握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药,穗稻瘟掌握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药,同时兼顾其他病虫;水稻齐穗期(破口后5-7天)根据天气情况、水稻品种及病虫发生情况,以穗稻瘟为主,因地制宜再开展一次总体防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重发区,需单独开展防治。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丙环唑、氟环唑、噻呋酰胺、肟菌酯、嘧菌酯、戊唑醇等;防治穗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吡唑嘧菌酯等;防治稻曲病可选用氟环唑、丙环唑、咪鲜胺、噻呋酰胺、嘧菌酯等;预防白叶枯病可选用噻唑锌、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氟虫胺、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及螟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盐、茚虫威、甲氧虫酰肼等。
三要强化服务指导。各地要强化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渠道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及时解答防控难题,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努力营造良好防控氛围。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咨询指导服务,指导经营主体强化安全用药、科学用药意识,在做到选准药种、用准药量、精准施药、应防尽防的同时,协调好病虫防控与农药减量的关系。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水稻穗期病虫防控,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控效果。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csdt/content/84334ebc-dbf1-4d38-a94a-ba3d59ca7cf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呋喃香豆素合成受限的...2025-08-04
- 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2025-08-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呋喃香豆素合成受限的...2025-08-04
- 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2025-08-01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机关...2025-07-31
- 梁言顺在阜阳市调研时...2025-07-30
- 汪学军调研抗旱保秋粮...2025-07-29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深入...2025-07-28
- 李春华赴省农科院水产...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