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琅岐建全市首个红托竹荪智能大棚
8月20日记者获悉,位于马尾琅岐的全市首个红托竹荪智能大棚建设项目——好鲜荪生态菌菇农业创意园,已完成一期大棚主体建设,计划10月全面投产。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一期20多亩的土地上,40多个智能大棚已拔地而起。在示范种植区,一个个小小的“竹荪蛋”安静地在立体培养架上躺着,等待破土而出。
“我们的竹荪品种名叫红托竹荪,是从贵州引进的。红托竹荪一年产一季,我们用智能大棚培育,可以一年产两季,产量大幅提高。一期大棚全面投产后,大约能日产1000斤红托竹荪。”福建好鲜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大宝说。
据悉,红托竹荪是竹荪中的珍品,肉质厚实,清香袭人,是名贵的食用菌,又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目前,国内的贵州等地,多是在中高海拔山区,利用人工覆膜方式培育红托竹荪,产量的高低要“看天吃饭”。2020年,琅岐镇云龙村村民叶大宝回到琅岐,运用在贵州学习到的菌菇种植技术,在琅岐试种红托竹荪。2021年,他在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建设智能大棚,推进工厂化生产,突破了地域、环境局限,提高种植成功率。
“每一个新型大棚内都将配有智能一体化控制系统,不仅能自动调温,将棚内温度保持在22℃至25℃,还会自动测湿度,将环境湿度保持在90%左右。整个过程全部由信息化系统自动控制,实现数字化精准监测。”叶大宝说,只要种植得当、做好管理,红托竹荪鲜品采购价格可以达到100元一斤,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待明年二期项目建成,智能大棚将增至120个,日产量预计将增至2000斤。
(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郑婷 陈晓静)
原文链接:http://nyj.fuzhou.gov.cn/zz/xxgk/gzdt/nydt/202208/t20220822_442027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2021-01-13
- 麻涌完成2022年拖...2022-09-15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2021-07-11
- 王建球赴石门、南县、...2025-08-14
- 张金龙讲授深入贯彻中...2025-08-13
- 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2025-08-12
- 2025年河北省畜牧...2025-08-11
- 金汇江同志深入天津农...2025-08-08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第8...2025-08-07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呋喃香豆素合成受限的...2025-08-04
- 王建球赴石门、南县、...2025-08-14
- 张金龙讲授深入贯彻中...2025-08-13
- 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2025-08-12
- 2025年河北省畜牧...2025-08-11
- 金汇江同志深入天津农...2025-08-08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第8...2025-08-07
- 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2025-08-06
- 富营养型微生物助力秸...2025-08-05
- 呋喃香豆素合成受限的...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