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村官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社会关注

市、县植保部门联合开展玉米、大豆病虫害调查示范

时间:2022-07-21 来源: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

  图片1

  为掌握当前玉米、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指导今年大春生产,减少病虫害损失,7月8日,寻甸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联合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到寻甸县塘子街道石板河开展玉米、大豆病虫害调查实地调查工作。

  调查田块5块,每块田块以100株为例,据调查,玉米锈病病田率已上升至90%,平均病株率100%(其中一级达到43%,二级达43%,三级达14%),平均病叶率65%(病重田达78%)。大豆主要以豆荚螟危害为主,平均危害株率24.23%(重田达36%)。玉米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鞘、茎秆,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疱,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突起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锈病孢子消耗植株大量养分,破坏植株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干枯,植株早衰,影响籽粒灌浆,一般减产20%-30%,重者绝收。

  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是玉米锈病的危害盛期,气温20℃-30℃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最适宜温度为16℃-23℃。据气象预报,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明显增多,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下,湿度和温度极其利于玉米锈病大面积加重流行危害,如不紧急防治,将对今年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失。

  防治方法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开展飞防喷雾。同时,玉米叶斑病已经发生危害,也应注意施药预防。预防玉米锈病,兼防玉米叶斑病,可选用“爱可”(烯肟·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吡唑·氟环唑等高效复配杀菌剂。隔5—7天施药一次,须施药2—3次,尤其是种植青储玉米的种植大户,为保证产量和质量,更要认真防治。

  图片2

  图片2

  

  

  

  


原文链接:http://nyncj.km.gov.cn/c/2022-07-15/444970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村官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村官调研网 cg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26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